元好问雁丘词什么时候创的(元好问雁丘词背景)

健康养生 2025-04-25 11:35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如丘而至的出处及元好问的《雁丘词》是否写情之作

作者:徐晋如(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金代文宗元好问,号遗山,他的《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通常被认为是歌颂爱情的杰出作品。这首词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乙丑岁,遗山赴试并州,路上遇见捕雁的人,他讲述了自己捕获一只大雁后的经历。深受触动的遗山购买了这只大雁并为其建立了坟墓,称之为“雁丘”。

关于“如丘而至”的出处,从文中可以推断,它可能来源于遗山赴并州途中见到捕雁者的情景。他看到被捕获的大雁与其同伴的深厚情感,以及自己对它们的怜悯和尊重,使他如同面对一座情感的丘陵,感慨万千。“如丘而至”可能是一种情感上的强烈触动和表达。

接下来《雁丘词》是否只是写情之作。这首词上片描绘雁的情境,情境交融,但下片却给人一种疏离的感觉,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遗山后来将《雁丘辞》改订为《雁丘词》,可能不只是为了调整音律,更可能别有怀抱。词的内在矛盾和情感的复杂性使人们思考,这首词是否只是写情之作?是否隐藏着一些政治寄托?

词的创作时间问题也值得关注。根据吴庠的《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和赵永源的《遗山乐府校注》,遗山改定《雁丘词》应在金国灭亡之后。仁卿的和词提供了此词写成时间的线索。从词中的描述可以推断,当《雁丘词》完成时,距离营雁丘之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遗山也已经是一个老年诗人了。

综合来看,《雁丘词》不仅仅是一首写情的作品,它可能还隐含了政治寄托。这首词改定于金国灭亡之后,反映了遗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对逝去时代的哀伤。通过描绘大雁的深情和殉情,遗山可能借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忠诚和哀伤。《雁丘词》不仅是写情之作,更是一首充满政治寓意的词作。在华夏文明的千年脉络中,元好问,这位杰出的金朝文人,以其雁丘词而名垂青史。他的词作,并非单纯的爱情颂歌,而是充满遗民血泪的兴亡感慨,是心怀故国的悲鸣。

在历史的长河中,金哀宗与金末帝英勇就义,以身殉国,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元好问写下雁丘词。当承麟皇帝即位,也就是金末帝,礼毕之后立即出宫与蒙古兵决战,城破之际,哀宗选择自缢于幽兰轩。这样的壮烈场面无疑给元好问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绛山收哀宗之骨葬于汝水的事迹,让元好问回想起自己十六岁时的双雁故事和雁丘。他重新整理旧作,想要通过词寄托对哀宗、末帝的无限同情。

在此背景下,元好问的雁丘词应运而生。他在词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仙人来从舜九疑、辛夷为车桂作旗等,以古诗的形式句句押韵,表达了对哀宗的深切悼念和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在遗山集中,还有一首古乐府《幽兰》,更是明为吊哀宗之作。每一句都充满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先帝的敬仰。值得一提的是,《雁丘词》中的山鬼意象寄托了遗山的亡国之悲。杨果的和作也展现了同样的故国之思和悲情。因此可以说,雁丘词并非只是一首简单的爱情颂歌,而是饱含遗民心声的兴亡感慨之作。它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深远而丰富。这不仅体现了元好问深沉的文学造诣,更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忧思。这样的作品无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报道中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和背景,《光明网》进一步解读了元好问创作雁丘词的深层原因以及词的丰富内涵。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元好问在历史的巨变中通过词传达了他的心声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这份情感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上一篇:独生子女能否全部继承父母遗产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