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中医针灸养护阳气 针灸的注意事项
夏至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常常感到食欲不佳、腹胀、口淡无味等身体不适。这些症状虽然看似小毛病,但如果不加以调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胡慧医生,为大家解答夏季如何养生调节的问题。
随着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已经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节。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夏至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在夏季养生中,我们要顺应阳气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夏天暑湿邪气容易侵犯人体。人们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等问题。加之雨水多、湿气重,暑湿邪气容易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出现气机不畅、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胃痛、胸闷想吐等症状。而夏至时节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正是开展针灸治疗的好时机,可以更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在夏至后的15天内,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是非常适合的。节气针灸通过扶正祛邪、培补脾胃、助阳散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激发人体经气,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这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的人群不宜针刺。对于年老体弱者,针刺时应尽量采取卧位,选取的穴位宜少,手法宜轻。怀孕妇女针刺时不宜过猛,避免刺激到一些可能引发子宫收缩的穴位。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有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也不予针刺。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夏至养生的知识,不妨点击夏至专题进行深入学习。希望通过胡慧医生的解答,能够帮助大家在夏季更好地养生调节,保持身体健康。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夏季养生,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理,迎接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