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不吃药 恐中风
张先生,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士,多年高血压病史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隐患。一次普通的看病经历,让他被诊断出患有初期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医生的建议,是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剂预防中风的发生。张先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了忽视医生的建议。不久之后,他的轻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再次走进医院时,他左侧肢体出现了麻痹无力,言语不清,原来他已经中风。
马偕医院心脏内科的李应湘主治医师指出,心房颤动的患者是中风的高危人群,其中风的风险较一般人高出五倍。这种中风恶性度高,产生的后遗症也相对更为严重。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本属于恶性中风的高危人群,却因为忽视疾病的严重性,治疗两个月后便停止了用药。不久,中风便再次袭来,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心房颤动,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背后,隐藏的是心房的血液凝结成血栓的严重状况。无论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长短,只要曾发生,都会在心房内产生血栓。这些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就像体内的定时,随时可能引发中风。
欧洲心脏学会已经明确提出,对于心房颤动的患者,如果其CHA DS2-VASc量表评分大于或等于一分,就应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剂预防中风。传统抗凝血剂的使用有着诸多不便,需要频繁验血以确保药物浓度,还容易受到食物的影响。而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则兼顾了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其可以降低六至八成的中风风险。
李应湘医师强调,面对近日气温的波动,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测血压和血糖,注意保暖并尽量减少外出。一旦出现心跳不规则的状况,应立即就医治疗,以防止中风的发生。
该文章《心房颤动不吃药 恐中风》由网友『高冷病友』提供。若您认为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提醒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审慎研判。文章生动描绘了心房颤动的危害以及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对读者具有一定的警示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