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犯肺与逆传心包的奥秘
外感病如温邪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吴瑭的《温病条辨》中,有“温邪上受,犯肺”一说,这与现代医学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不谋而合。古人的智慧不仅在于此,他们还进一步了疾病的预后情况“逆传心包”。当遭遇外感疾病或温邪疾病,尤其是发热、无名高热等症状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神昏现象,即精神状态出现问题。无论是儿童的高热抽搐、昏迷,还是老年人感冒时可能出现的发热和昏迷,中医称之为“逆传心包”。这一病理过程反映了疾病从肺到心的深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肺与现代医学描述的肺有所不同。同样,中医所说的心也与现代医学所理解的心相去甚远。中医所说的心出现问题,在现代医学中可能表现为脑病。曾有一例真实的报道,上海某医院为一位六十岁的患者成功换了一颗年轻的心脏,结果患者仿佛返老还童,心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还有将猪心移植给人体的实验,同样取得了成功。这些实例都证明,中医所说的心不仅包括生理意义上的心脏,还涵盖了心理、情感等层面的含义。
中医对疾病的命名充满了深厚的智慧。虽然在现代医学的规范下,中医的命名方式可能显得不够统一和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否定它。如温热病这一命名方式便是根据患者患病季节来划分的。春季感冒称为春温,冬季感冒则是伤寒,夏季感冒则被称为病暑。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中医对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普及和提倡这种命名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
对于中医的这种传统命名方式,我们不应因其与现代医学命名方式不同而一概否定。相反,我们应当从中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价值,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通过深入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心健康。这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古老智慧的大门,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