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外洗浴!异位性皮肤炎不再来
对于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扰,莫过于那难以忍受的痒。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痒到夜不能寐,抓挠导致皮肤破皮流脓,极大地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对此,中医师表示,这与过敏性体质息息相关。除了体质调理,采用中药外洗浴和穴位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止痒方法,能够帮助降低异位性皮肤炎的复发。
夏季是异位性皮肤炎的高发期。湿热的气候、旺盛的心火和皮脂腺分泌,再加上大量的排汗,使得皮肤容易滋生细菌,引发了人们所称的“夏季痒”。特别是手肘、膝盖、膝后窝等位置容易出现泛红症状。由于皮肤奇痒无比,患者往往会因搔抓而造成破皮、出血和流脓,进一步提高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针对这种“痒”的困扰,西医通常使用类固醇或抗组织胺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师陈玫妃表示,这类药物虽然可能在初期使用有效,但长期使用却可能产生抗药性,让皮肤变得薄弱,反而提高了病情反复发作的风险。
在这里,陈玫妃中医师推荐使用中药外洗剂。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发作期,每天用这些外洗剂擦洗皮损部位或全身浸泡20分钟,都能达到清热止痒、杀菌消肿的效果,有效避免皮层受损和因发痒而诱发的异位性皮肤炎。外洗剂的药材包括白癣皮、地肤子、黄芩、蒲公英等,煮法简单,使用时只需放温至37℃即可。
除了外洗剂,针灸和穴位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曲池穴、合谷穴和筑宾穴是三个重要的穴位,它们分别位于手肘、手背和小腿部位。按摩这些穴位能够补肺、清热解毒,达到润肤扶正、止痒、解皮表热的效果,进而预防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生。
这篇文章由网友『满眼酸泪』,旨在为广大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不妨尝试一下中医的方法。但请注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对于涉及医疗方面的建议,请谨慎对待,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