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的好处:能提升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对人体影响及运动效果的差异
有氧运动,一种在氧气充足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贯穿运动全程,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保持平衡,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这种运动形式因其低强度、长持续时间和节奏感强而备受推崇。
相较于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的好处可谓多多。它不仅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消耗体内脂肪,还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通筋活络,强身壮骨。有氧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快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跳舞、做健身操、跳绳、打太极拳等,为运动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在进行有氧运动之前,热身准备活动与运动后的缓冲阶段至关重要。运动量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循序渐进,最好能坚持每周3~5次。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选取合适的运动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上午的9~10点以及下午的3~4点是两个锻炼的绝佳时间段。当遇到雾霾天时,户外运动应尽量避免,污染对身体的伤害远大于锻炼所带来的益处。
那么,什么是无氧运动呢?无氧运动是一种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剧烈,机体所需的氧气无法满足其需求,导致体内的糖分无法通过氧气分解,只能通过无氧酵解的方式来供给机体能量。其运动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节奏感急促。常见的无氧运动包括拳击、举重、投掷、快跑、踢足球、跳高、跳远等。
虽然无氧运动能消耗大量能量,但由于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无法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及消耗堆积的剩余脂肪。中老年人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应该避免剧烈的无氧运动。否则,机体处于无氧代谢状态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管收缩,从而影响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运动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及运动时间,是确保运动效果及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