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有妙招,治疗得健脾补肺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姜楠专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这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以及胸闷喘息等。对于进入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更为积极有效。
在中医看来,慢阻肺属于“喘证”、“久胀”、“肺胀”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导致肺、脾、肾三脏气虚,进而痰浊内生。当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时,就会感受外邪引动伏邪,导致气机壅塞,肺气上逆,从而引发咳喘的反复发作。治疗应以健脾补肺、益气扶正为主。
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个适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中药方剂健脾补肺方。该方由党参、茯苓、山药和生白术四味中药组成。将这四味中药混合一起煎煮30分钟后,每日服用2-3次,每次服用100-200ml。
这四味中药各有其独特功效:党参归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效果;山药归脾、肺、肾经,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生白术归脾、胃经,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归脾、肾、心经,能健脾利水渗湿。这四种药材共同起到健脾补肺、益气扶正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慢阻肺属于肺系疾病,而肺属金,脾属土。该方遵循了中医的“培土生金”理念,通过健脾来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长期服用此方剂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还能保护肺功能并延缓病情进展。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除尘,因为慢阻肺的发病与吸烟、空气污染和粉尘吸入密切相关;其次要顺应季节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减少外感的发生;临床研究证实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大于15小时,能有效改善因缺氧造成的脏器损害,提高运动耐力,并延缓肺功能的恶化。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稳定期的治疗与调养同样重要。通过中药治疗和日常生活的注意,可以有效减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