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的工资由谁来发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皇帝工资制度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好奇,究竟是谁为皇帝发放工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神秘的面纱,历史上皇帝工资的奥秘。
回溯至北宋时期,从太宗赵光义皇帝开始,每位皇帝每月都会收到一笔固定的薪水,共计1200贯。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除非皇帝主动放弃。例如宋仁宗,他本也享有这一待遇,却主动放弃了月薪。
那么,这些皇帝的工资究竟是由谁发放的呢?答案是左藏库。这一机构在隋唐时期便已存在,是太府寺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天下财赋。左藏库负责集中管理国家财政的各项收支,包括盐铁专卖、度支盈余等。除此之外,皇庄租税、地方进贡以及宫廷主持的专卖收益也是左藏库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财物主要用于给京官发补贴、给御前侍卫发饷以及给皇室成员发放生活费。
在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有一种名为“楼店务”的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出租或开发都城内的国有土地,每年都能为左藏库带来丰厚的收入。在宋太宗时期,楼店务的收入甚至足以支撑整个皇宫的开支,包括皇帝的工资。
历史上的皇帝们往往以“无增赋敛”自称有道明君。他们所谓的创收方式却非常简单粗暴仅仅是将一块土地圈起来,宣称属于国有然后进行专卖。对于这种方式,皇帝们称之为创收,而我们则称之为剥夺。他们在享受作为皇室成员的权利的也在悄无声息地剥夺了普通人的权利。但这也证明了皇室的收入并非只依赖赋税,而是多元化的财政来源让皇帝的财政独立性更强。
皇帝的工资虽然看似神秘,但其背后的制度却并不复杂。左藏库作为负责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承担着为皇帝发放工资的责任。而皇帝们的收入来源也并非单一,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财政手段进行创收。这样的制度既保证了皇室的开支,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财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