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死人事件(上海电力学院知名校友
中新网报道,据国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电力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在此期间,全国范围内未发生重大以上的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电力系统和水电站大坝运行正常,未出现垮坝、漫坝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在刚过去的季度里,全国共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9起,造成12人死亡、1人重伤。与上一季度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电力生产领域发生人身伤亡事故5起,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电力建设领域发生人身伤亡事故4起,造成8人死亡。未发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万的电力设备事故,电力安全事件也仅发生1起。
详细来看,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等国家电力企业的成员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了电力人身伤亡事故。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较大电力人身伤亡事故,造成5人死亡。在其他单位和地区也散发了多起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等地均发生了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显示,三季度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减少,但仍然暴露出部分电力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足的问题。作业前的风险辨识存在形式主义现象,误操作、忽视安全间隔、盲目施救等现象屡禁不止。在高危作业中,方案审核、论证和现场监护等环节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控也存在宽松软的问题。
以下是部分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的简要情况:
7月25日,国投生物吉林有限公司旗下梅河口市阜康热电有限公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一名工作人员在下井操作时因突发情况导致伤亡。8月9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一名作业人员在巡线过程中遭遇感应触电身亡。同样在8月9日,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善新能源分公司的作业人员在处理风机问题时因未正确悬挂安全带从塔筒坠落身亡。9月21日,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的一名作业人员在运维作业过程中误登带电杆而触电受伤。9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工程项目中发生一起砸伤致死事故。
虽然全国电力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各电力企业和相关地区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电力生产和建设的安全进行。近期电力建设与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以下是对相关事件的深入报道:
一、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震惊全国
在电力建设的热火朝天中,悲剧却一再上演。先是湖南衡阳供电公司的衡南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发生严重人身伤亡事故,造成五人死亡。在这起事故中,作业人员在基坑施工中遭遇不幸。随后,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胜利电厂建设工程、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胜利发电厂建设工程以及内蒙古通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开鲁建华后续风电建设工程均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令人心痛。
二、电力安全事件敲响警钟
在电力建设事故频发的电力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贵州电网公司的电网线路故障导致全厂对外停电,给当地经济和民生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些事故再次提醒我们,电力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针对近期事故特点,国家能源局提出了以下要求:
要加强深基坑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措施。各单位必须强化深基坑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中应加强对环境的检查观测,及时消除隐患。
要坚决杜绝低级违章行为的发生。各单位应科学控制工作节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要求,确保作业风险可控在控。
要有效防范“抢工期”带来的安全风险。建设单位应科学确定项目合理工期,因客观条件影响导致无法按原定工期完工的,应重新评估并调整工期。
加强事故预想,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调度机构、发电企业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气象资料,及时安排与气象相适应的运行方式,并做好事故预想。
三、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强化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山东泉城站的“1122”爆燃事故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能源局要求各单位深刻汲取这一事故的教训,强化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面对这些事故,我们不能不感到心痛和惋惜。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我们也呼吁所有电力建设工作者,牢记安全,珍惜生命,共同为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电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经过深入调查,“泉城站‘1122’爆燃事故”的根源被揭示,事故起因于变压器高压套管电容芯体的质量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了局部放电,最终引发了爆炸和燃烧,造成了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这一事故凸显了特高压电力设备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事故暴露出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和不规范操作。特别是高压电网套管电容芯体的质量问题,以及变压器箱体压力释放装置未能有效防止设备变形爆裂等问题。设备监控手段的不足,使得故障初期无法迅速隔离和控制,给事故应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此次事故,国家能源局向各相关单位发出警告,要求深刻吸取教训,从多个方面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电力企业需从源头做起,严格设备质量管控。设计选型与采购过程中,必须明确设备的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完善设备招投标制度,建立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对质量问题进行高效追溯。
设备的制造、安装、验收等各环节也必须严格把关。企业需执行重要设备的驻厂监造制度,参与制造过程的监督,确保工艺流程和制造质量符合标准。加强设备安装的专业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隐蔽工程的监理也要强化,确保各级质量验收的严谨性。
针对设备的运行、检修和改造,电力企业必须针对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新技术的引入必须伴随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设备的智能监测和诊断,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集中检修和专项整治,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在应急处置方面,企业需建立健全应急协调机制,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根据特高压设备的特点,加强消防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完善安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电力安全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此次事故提醒我们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各相关单位需吸取教训,从源头做起,严格管控设备质量,加强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检修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