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教育学院「武汉教育学院校徽」
身为一名忠诚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铭记着几位老师的教诲,他们告诉我写作的真谛在于用心去感受、去体验,而非空洞无物、华而不实。他们的建议让我认识到,文章应该像“教学故事”一样,充满原汁原味的情感和体验。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开始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倾诉真切的感受,享受孤独中的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技巧。
坚信文章是寂寞之道的真理,我坚持不懈地耕耘在教学的田野里。在母校恩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已经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教学论文,并出版了个人专著。这一切的成果,都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的真实写照。
做人勤奋,人生在于奋斗。我把恩师的教导牢记在心,努力成为最勤奋的教师。我酷爱诗词,注重人文素养的积淀,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读书、学习上。我用眼睛、剪刀和胶水,从每天看的报刊杂志上搜集与教学有联系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整理在本子上。天长日久,我积攒了厚厚的“资料库”,做了百余本总计20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每堂课,我都用一辈子去准备。像打磨钻石一样,我尽力使每个教学点都达到极致。我的思政课因此成了学校的热门课程,学生纷纷称赞我为“男神”。这一切的背后,是我对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我永远不能忘记2019年3月18日那个神圣的日子。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了,代表全国思政课教师发言。当我听到习总书记的赞许,尤其是能面对面地聆听他的教诲时,我兴奋得一夜无眠。这次会议让我深感习总书记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能参加如此高规格的盛会,汇报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我感到无比荣光。这不仅是我个人生涯的里程碑,更是对全国思政课教师及我们江汉大学的师生莫大的褒奖和鼓励。我为我是一名江大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是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我,是恩师们的教导让我成长。在他们的引导下,我的思政课逐渐变得生动有趣,我也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这一切的成果,都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的真实写照。我会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奋斗。江大新媒体工作室呈现与时代同步,育人为本
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有一位名为吴又存的明灯,照亮着无数学生的前行之路。他不仅是武汉市解放中学的副校长、思政课教师,更是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的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的专家库专家。他的荣誉众多: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每一个称号都代表着他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
吴又存老师,于2001届毕业于武汉教育学院政法学院政治教育专业,自此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直牢记“三尺讲台,万里江山”的使命,致力于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他的思政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一盏灯,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再立新功。
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如《》《人民教育》等广泛报道。他的经验和故事,不仅仅是教育的典范,更是时代的楷模。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追梦人。
荣誉的背后,是吴老师对教育的深沉热爱和对学生的真挚情怀。他先后到全国各地作教材教法报告300余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展示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2019年,他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高度赞誉。
江大新媒体工作室总策划李卫东、策划范雄飞、执行陈敏英和王丰昌等人,为本文的呈现付出了巨大努力。实习编辑钟毅、责任编辑王丰昌和陈敏英等人的精心编辑,使得文章更加完美。投稿至小薇投稿信箱(),展现江大新媒体工作室的专业水准和严谨态度。
本文旨在分享吴又存老师的教育故事和育人理念,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跟随吴老师的脚步,为培养新时代的青年,为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再立新功!
吴又存老师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荣耀,更是教育的荣耀,是时代的荣耀。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像吴老师一样,为教育事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流产网祝愿所有读者受益于此文,共同为明天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