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考「法国高考制度」
法国的高考,被称之为“高中毕业会考”,亦被简称为BAC制度,这一制度深受法国社会的赞誉,民众视其为国家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机会均等的体现和学校民主化的象征。此制度自1808年拿破仑的《大学组织令》提出以来,已有21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为了因应社会的变迁和需求,该制度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调整。尽管有所变革,学生如何在中学阶段为其未来的高等教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面对当前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问题,如学术基础不扎实导致的大学学业失败现象严重,法国新一届决心进行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现有的诸多弊端,如科目繁多、程序复杂,让学生和老师都疲于应付。
在现有的制度下,法国的高中毕业生虽然取得了高中毕业会考证书,但他们的学术基础并不稳固,导致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失败率居高不下。数据表明,法国三年制的综合性大学在读本科生中,成功获得本科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7%。更令人忧心的是,25%-30%的学生在毕业一年后仍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40%选择科学方向的学生表示他们并不真正热爱科学研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法国开始了高考的改革之路。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减少考试科目,对高考进行“瘦身”。2017年11月13日,法国教育部召开了有关高考改革的咨询会,并成立了高考改革专家顾问小组。为了确保改革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法国教育部和专家组广泛地征求了教师工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意见。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分科考试、调整考试内容、改变成绩评定方式和调整考试时间。在新的制度下,学生不再被限定在文科、理科或经济社会科的框架内,而是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入学习。这种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真正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与此法国也简化了高考程序,削减了高考科目。新的高中毕业会考成绩由4门学科的笔试和一门大型口试构成。其中,大型口试的内容与学生从高中第二年开始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这种改革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使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
此次高考改革也重新采纳了前任教育部部长弗朗索瓦菲永的建议,将总成绩设定为会考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方式旨在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不仅仅是依赖一次考试的成绩。
法国的高考改革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领域里得到更深入的发展。这次改革是马克龙总统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法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在秋季的新学期序曲中,法国的高中新生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纪元。一场由马克龙主导的高考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旨在简化高考程序,提高会考质量,为大学输送更多优质的生源。这场改革不仅是教育体制的革新,更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挖掘。
在此改革方案中,公共基础课成绩的评定方式将有所创新。不再是一次性考试定乾坤,而是通过三次模拟会考的形式进行抽查测验。这三次模拟会考的内容囊括了学生所学的全部科目,时间分布在高中第二年的1月和4月,以及高中第三年的12月。在这期间,试卷将采取匿名评卷的方式,评卷教师也将避免本班教师,以确保评卷的公平与公正。
改革计划对考试时间也进行了细致的调整。法语考试(笔试和口试)仍保留在高中第二年的期末进行。而新变化在于,学生所选的两门专业课考试将在第三学年的春假后进行。哲学考试和一场大型口试则安排在高三结业期的6月底。这样的调整,将考试项目分散到高中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其他时间,大大减轻了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考试的压力,也为教育系统组织考试工作减轻了负担。
今年秋季开学,法国高中新生将面临一项定位测试,包含法语和数学的测试,以明确学生的语言与数学水平。此测试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增强他们的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进入高中第一年,所有学生学习相同的课程内容。到了201年,当这批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时,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自己的三门专业课程。从二年级开始,平时的成绩将被纳入毕业会考的总成绩之中,在1月和4月也会进行抽查测验。到了毕业班阶段,学生必须从之前选择的三门专业课程中选择两门继续学习,并在春假后进行两场专业课程考试。最终在高三结业期的6月底进行哲学考试和大型口语考试。
此次改革虽然可能会遭到以公平为名义的反对,但法国决心将这场“静悄悄的革命”进行到底。他们深知教育的未来在于灵活性与公平性并存,在于对每个学生独特才能的尊重与挖掘。改革虽艰难,但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教育的明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者吴慧平、陈文毅,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出品)
本文至此结束,希望流产网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