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吃鱼四秘方
吃鱼有道:因人而异,对症下“鱼”
在医学与健康领域,吃鱼并非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鱼类的食用与医用价值。
四类特色鱼类的独特烹饪方式:
1. 搭配生姜和糯米的鲤鱼炖汤,具有温胃的功效。
2. 泥鳅与北芪、淮山共煮,可有效缓解虚汗多的症状。
3. 黄鳝配合淮山、枸杞、生姜,有助于缓解血虚之症。
4. 大头鱼与花生、木瓜煲汤,有助于催奶。
鱼类作为滋补佳品,对于体弱者来说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进补效果。在中医理论中,鱼类的功效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温补类和平性类。
温补类如鱼中的鲤鱼、黄鳝、泥鳅等,因其偏热的属性,具有补血、补气的效果。但对于热性体质或有皮肤病的人来说,应当适量食用。尤其对于癌症病人来说,食用这些鱼类需谨慎。
平性类的鱼如大头鱼、鲩鱼等,无论寒性还是热性体质的人都可以适量食用。区分这两类鱼的一个简单方法是:一般温补类的鱼没有鳞片,且颜色较深。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各种鱼类的营养价值都相当丰富。鱼肉富含蛋白质,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肉中还富含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的脂肪酸被证实具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对于广东地区的朋友来说,需特别注意避免生吃鱼片,尤其是塘鱼。由于塘鱼中的寄生虫较多,生吃容易感染疾病。
各类鱼的药用性能和食疗作用也各具特色:
鲫鱼:利水消肿、益气健脾,尤其适用于浮肿、产妇乳少等症状。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
青鱼:补气养胃、化湿利水,还有抗癌作用。
黑鱼:祛瘀生新、补脾利水,对妇女血虚体弱、术后恢复有益。
泥鳅:暖中益气、清利小便,其滑涎有抗菌消炎之效。
甲鱼:全身可入药,其肉、鳖甲、甲胶等均有各自的疗效。
科学吃鱼,对症下“鱼”,不仅能满足味蕾,还能为身体带来诸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