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招生简章
搭建艺术桥梁,实践育人理念,促进境内外学生共同成长
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不仅考验着中国,也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弦。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以他们的方式展现了坚定的抗疫信心。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创作出近份主题鲜明、网络影响广泛的优秀艺术作品,为抗疫斗争注入了艺术的力量。在学校的作品征集活动中,学院的境外学生们也积极参与,来自缅甸、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31位同学均创作了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3人还在学校获奖,展现了境外学生与内地学生的融合发展和共同成长。
美术学院一直根据艺术生的特点,积极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境外学生在其中锤炼品质、增长才干、展现风采。这不仅是一种培养特色化的举措,更是一种促进境内外学生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学院以视觉艺术节为契机,举办学科竞赛,鼓励境外学生积极投稿,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还利用学院展览馆、侨缘邻里中心众创空间等举办学生作品主题展览,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
美术学院还积极和改进境外生的思想引领方式,逐渐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学习”的育人模式。学院通过组织境外生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让境外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中“学文化、作贡献、长才干”。学院还组建了港澳台侨学生国情调研实践团,开展“百村千人行”活动,让境外学生体验传统手工艺。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增强了境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情。
除此之外,美术学院还举办了各类主题画展,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画展等。这些画展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成果,也提供了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宋庆彬表示:“通过举办各类主题画展,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境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学习热情。”这些活动不仅为境内外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香港学生袁景希和李淑娟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正是他们与内地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最好证明。如今,美术学院正不断和创新育人方式,为境内外学生的共同成长搭建更多的艺术桥梁。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境外生体验中华文化与艺术之旅
近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旨在让境外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与艺术。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境外生的校园生活,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环保造纸体验活动中,境外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亲身感受了造纸过程的环保与创意。这一活动不仅让他们了解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之处,还激发了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百村千人行”系列活动则带领境外生走进了德化和安溪,体验了当地的陶瓷制作和传统文化。在德化陶瓷制作体验活动中,港澳台侨学生们亲自创作,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而在安溪的行程中,美术学院则通过艺术论坛等形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经典。
美术学院还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优秀校友的力量和资源,搭建助力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内外协同运行体系。过去几年来,参与创业的境外生人数不断增长,充分展现了他们在艺术领域的才华和热情。学院还通过艺术论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美术学院还注重培养境外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通过一系列活动,境外学生们逐渐喜欢上所学专业,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今年申请保研本学院的境外生人数大幅增加,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美术学院的信任和热爱。
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吕少蓬表示,几年来他们不断提升境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这些活动,境外学生逐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活动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上,还体现在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保研申请上。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让境外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与艺术。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境外生的校园生活,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相信在未来,这些境外生将成为中华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