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a850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智能手机技术日新月异,行业飞速发展。短短十年间,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单核处理器到多核,再到注重能效的大小核架构;从运存512kb到最高18GB的惊人发展;存储空间更是跃进至1TB水平。这一切都见证了智能手机行业的突飞猛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智能手机作为快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数码爱好者们追逐着旗舰手机,如小米12S系列、iPhone等。仍有一批人热衷于怀旧,怀念着过去的老物件。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不同于公司内的大多数同事,我因家庭原因并未早早接触各品牌智能手机。尽管我热衷于数字通讯,手中在用的仍是诺基亚6120ci,那时的我,对安卓手机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卓手机,是在大一下半学期。通过送外卖和写小说的兼职收入,我入手了人生中第一台安卓智能手机中兴U950。这台起售价不足千元的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和宿舍搬迁等原因,我那台珍贵的中兴U950早已遗失。在闲鱼上的一次偶然发现,让我有机会再次回顾这款十年前的百元机,以及那个风云际会的智能手机市场。
中兴U950是中兴通讯与北斗手机网联合推出的一款四核智能手机。它搭载了美国英伟达公司的Tegra 3四核处理器,内置12核GPU,采用了Android 4.0操作系统,支持移动3G网络制式以及GSM格式双通。
当时的中兴通讯是国产手机界的佼佼者,旗下的BLADE系列全球销量横扫。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12年三季度,中兴通讯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市场份额排名中超越HTC,跃居全球第四,成为当时国产手机厂商中的销量冠军。
这款手机的包装盒设计充满时代感,正面印着产品图、中国移动通信和G3符号,让人回想起那个时代的手机市场。开机后的界面也充满了回忆,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使用智能手机的初期时代。尽管已经过去十年,但这款手机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回顾和珍藏。在历史的长河中,智能手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回想那个错综复杂的3G时代,智能手机尚未像如今这样普及,那时的稀罕品如今已成为标配。其中,“全网通”功能作为如今智能手机的标配,在那个时代堪称独树一帜。
而中兴U950这款智能手机,正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继承了中兴BLADE V880的方正设计思路,整体设计隐约带有一些摩托罗拉的影子。从外观上看,该机正面三段式设计独特,被一条狭长的金属防尘网贯穿,中间是一块4.3英寸的玻璃屏幕,底部则是另一块阶梯式设计的金属防尘网。虽然机身采用的是较为常见的塑料材质,但中兴巧妙地将三种不同质感融入其中,让人感受到别样的魅力。
受限于成本因素,中兴U950的硬件配置在当时并不算顶尖。它搭载了一块4.3英寸的TFT LCD屏幕,分辨率仅为800x480,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落后的配置了。尽管如此,这款手机的呼吸灯设计仍然值得一提,它在充电或有短信的情况下会亮起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为用户带来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可拆卸后盖盛行的年代,中兴U950却采用了一体式不可拆卸后盖设计。这种设计使得手机更加紧凑,同时也方便了用户更换配件。机身内部,标准的SIM卡槽与micro-SD卡槽被巧妙地隐藏起来,扣盖式的设计使得上盖固定稳固。这种设计对于数码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时代的记忆。
除了外观设计,中兴U950的性能表现也是其亮点之一。它配备了一颗Nvidia Tegra 3处理器,是当时世界上首款移动端四核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搭配1GB+4GB的存储配置,使得中兴U950在理论性能上全面优于竞争对手。在当时,包括多款旗舰手机在内的产品都采用了类似的配置,但中兴U950的性能表现依然值得称道。
经过测试,中兴U950在安兔兔测试中的表现优秀,足以证明其性能实力。即使在降低了主频频率的情况下,该手机在3D画面处理能力上依然能够展现出优秀的表现。
中兴U950是一款展现巧妙且独特设计思路的手机。它与如今千篇一律的全面屏手机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尽管它的机身并未有北斗星相关的标识,但它依然是一款具有独特魅力的手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的出现无疑为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时光里的中兴U950:一段大学回忆与数字时代的交集
曾经,小雷下载了三款热门游戏《神殿逃亡》、《水果忍者》以及《不能说的游戏圣安地列斯》,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中兴U950的屏幕尺寸有限且画质无法全开,这三款游戏却都能在这款手机上流畅运行。这份流畅度背后的功臣不仅仅是处理器,更是那一段青春的记忆。
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国产软件厂商经常淘汰旧版本应用,加之中兴U950的系统适配最高仅至安卓4.0.4版,这使得这款手机的日常使用显得颇为艰难。在尝试多次后,小雷最终在第三方系统和豌豆荚的帮助下成功运行了旧版本的哔哩哔哩。虽然使用流畅,但受限于屏幕素质,观看体验却不尽如人意。
说到中兴U950,让我想起了它搭载的Nvidia Tegra 3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理论性能虽佳,但由于制程工艺和核心架构的局限,其发热量亦不容忽视。中兴U950的塑料机身更是加剧了手机的积热情况,这或许就是中兴选择出厂降频的一大原因。即便如此,WIFI失灵、没有信号等问题仍然频发,这也让中兴U950的风评受损。
而这款处理器在当时可以说是“四处树敌”。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便是它导致HTC当家旗舰ONE X的陨落。作为HTC转变设计语言和作战思路的旗舰产品,ONE X因功耗巨大、发热严重而让大批粉丝失望。昔日的安卓巨头HTC,因这款处理器而遭受重创。
除了处理器之外,中兴U950的其他配置在当时算是中规中矩。其500万像素的主摄放到今天已无法满足需求;而电池容量虽然在当时足以傲视群雄,但放到当下却难以支撑三个小时的使用时间。这也反映出当时性价比产品的局限性。
回望2012年,那是一个被数码爱好者们称之为“四核元年”的时代。随着MWC 2012的展开,多款四核处理器如NVIDIA Tegra3等纷纷涌现,它们迅速占领了智能手机的中高端市场。在当时,头部厂商认为四核处理器是旗舰手机与主流手机的核心区别。而中兴U950的出现,将四核手机的价位从高昂的四五千拉低至百元档,正式开启了千元四核机的大战序幕。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关注度高的往往是市面上售价较高的旗舰机型,而几百元级别的手机很难成为市场的热点。然而对我而言,中兴U950不仅是一段时代的回忆更是大学时代的美好记忆。尽管现在回头望去,这款产品有着诸多遗憾,使用起来也有诸多不便,但它却是我第一次自己攒钱买下的手机。看着这台几乎全新的手机躺在尘封多年的包装盒里,我深深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本文仅做参考。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兴U950的历程与其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