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vpn(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招生网)
对于刚刚迈入大学门槛不久的2016级同学们来说,这个寒假无疑是大学期间最长的假期之一。远离了校园的喧嚣和课程的压力,身处家中的同学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图书馆的书香气息,没有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如何确保毕业设计能如期圆满完成?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同学,他们愿意分享自己在居家毕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黄思江是信通院的一名学子,对于信息通信类专业的大多数同学来说,一台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就足以支撑起整个毕业设计的框架。面对疫情的冲击,居家学习成为了新常态,也为毕业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黄思江同学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攻略:
如何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推出的新版VPN为大家搭建了一座通往学术世界的桥梁。只需使用校园网账号登录,即可轻松访问信息门户或教务系统。借助VPN,同学们可以直接访问Web of Science和Engineer Village等学术数据库,获取研究所需的前沿资料。
在居家毕设中,有效的沟通尤为关键。黄思江同学的毕设项目是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合作,团队跨越了校际的界限。他们利用Zoom视频会议工具,充分发挥“屏幕共享功能”的优势,与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保持紧密沟通。除了定期的例会,他们还采用项目管理文档的方式,详细记录项目进展、分工、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种异步沟通方式不仅弥补了无法面对面交流的遗憾,还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
自我监督与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是居家毕设的一大挑战。黄思江同学建议同学们做个人工作日志,记录每天的学习与工作情况。为任务分配具体的时间点而非时间段,有助于提高专注度。对于编程任务,他推荐的小黄鸭调试法也是一项实用的技巧。
另一位分享经验的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吴东哲同学。他强调家中和学校氛围的不同,并分享了在家中做毕设时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了提升效率,他制定了精确的计划并严格执行。在学习时远离电子产品,保证了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为了解决网络不稳定和与老师的沟通问题,他选择定期通过邮件等方式与老师在线沟通。吴东哲还鼓励同学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并主动为别人提供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些同学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毕设经验。无论是借助学术资源、有效沟通还是自我监督与效率提升,他们都在居家毕设的过程中展现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之路加油助力,共同为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宋裕琛的居家毕设之旅: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之道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宋裕琛,这位光电信息学院的2016级本科生,正身处一个特殊的毕业设计的旅程中。他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光纤通信信道的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富有创新性的任务。
在居家期间,宋裕琛虽然面临着数据采集和整理的压力,但由于放假前在学校时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的压力相对较小。他每天沉浸在研究工作中,通过连接校园网的局域网代理,在家中轻松查阅和下载百度文库、知网、IEEE、OSA等线上的电子资源。实验室的教学任务也通过线上组会的方式进行,这种新的交流形式使得学习和研究更加便捷。
导师石老师带领实验室的同学们开展了OFC2020会议的线上沙龙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交流了会议上的论文报告,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于光通信领域研究热点及整体进度的认识,更提高了他们对光通信领域的整体把握。宋裕琛的毕设之旅,在居家期间依然稳健前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和拼搏精神。
而在另一个角落,张文颖,这位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的2016级本科生,也在为她的毕业设计付出努力。原本计划拍摄北京郊区一个救护站的纪录片,因疫情的突发而被迫改变计划。面对困境,她并未气馁,而是在导师的建议下,将毕设内容调整为拍摄疫情期间的片子。
她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些感人瞬间,那些疫情期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成为了她影片的主题。她的毕设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青年的勇气和创造力。
毕业在即,做好毕设是我们为大学生活划上圆满句号的努力。面对疫情,居家做毕设的我们,也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正如这些学子所展现的那样,“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北邮精神在我们心中燃烧,我们定会以更阳光的心态、更加倍的努力、更创新的方式积极完成学习研究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特殊的时期,每一位毕业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毕业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挑战、努力和汗水,也是他们为大学生活画上的最美丽的句号。制作北京邮电大学鸿雁新闻媒体中心,来源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场人生的毕业设计中,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