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生分数怎么算,高考体育生分数怎么计
日前,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该《指导意见》,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以下是对该采访内容的简要概述:
一、关于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的基本情况
自1987年起,我国开始试点在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多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试点高校的逐步拓展,涉及的运动项目和招生人数都在稳步增长。目前,已有足球、篮球、排球等14个项目涉及其中,其中7个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全国统考。
二、关于完善和规范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的主要考虑
尽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考试招生、在校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个别学生的文化成绩和体育竞技水平偏低,个别高校考试组织不规范等。此次完善和规范的主要目标是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重大体育比赛提供人才支撑。
三、《指导意见》的起草过程
为了制定这一《指导意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们通过实地调研、书面调研和文献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的基础上,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经充分论证后起草了这一文件。
四、《指导意见》对优化招生项目范围的要求
《指导意见》对于高校优化项目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范围内,结合学校实际,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的高校或项目,将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这意味着未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将更加聚焦于那些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
关于本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动态,已经明确安排了具体的运动项目,但并不包括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为了进一步提升运动队的建设质量,我们正在构建一项重要的准入退出机制。教育部及其相关部门将会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质量的全面评估,这一评估将把参加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的表现作为核心指标。如果某个项目连续三届未能有学生参赛,我们将会重新考虑该项目的招生策略。
在考生体育竞技水平方面,《指导意见》为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设定了新的标准。从2024年开始,只有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从2027年起,考生不仅需要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称号,还必须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取得前八名的成绩。这一调整旨在确保我们的招生工作能够选拔出真正具备高水平运动技能的考生。
在文化成绩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提高高校人才选拔及培养质量。从2024年起,对于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考生的高考成绩必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的要求则为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对于在体育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高校可以建立文化课成绩的破格录取机制,但这一过程将受到社会的严格监督。
在考试方面,《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的考试评价方式,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从2024年开始,高水平运动队考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将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也将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组织实施。这一改革旨在降低学校组考成本及考生、家长多校应考的成本,同时提高测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在推进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专业测试全国统考方面,我们的目标是深化体教融合。近年来,我们已经陆续将足球、游泳等项目纳入全国统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把所有项目都纳入全国统考,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更客观地测试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在考生报考专业方面,《指导意见》明确了分类引导的思路。考虑到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既要承担训练和比赛任务,又要完成学业任务,我们要求高考文化课成绩较高、文化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报考普通类专业,而其他考生则限定在相关的体育学类专业就读。这一调整旨在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平衡学业和体育训练的关系。
在加强入校后培养管理方面,《指导意见》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解决一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校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我们将建立健全入校后的培养管理制度,并加强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全程监督管理。这包括加强入学复查、明确参训义务、严格日常管理和退队管理等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履行学习和训练的义务,并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因伤、病残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学生,高校体育部门联合教务、学生工作等部门进行深入研讨后,将依据实际情况上报学校体育运动部门审议,确定是否可以退队。对于这类学生,高校将严格审核并进行复审督察,确保决策公正。经过审核确定无法继续参与训练及比赛的学生,将以指导普通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及比赛的形式来完成相关学时,保障其学习进程不受影响。
在《指导意见》中,对于防范和打击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的行为,有着明确而严格的措施。各地体育部门被要求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建立预警机制以应对异常情况。报名资格的审核也被强调,高校需严格审核考生的资格,特别是对其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审核。通过信息库比对,对疑似问题证书进行进一步核查。所有考生的基本报考信息、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及赛事成绩等都会在公示中展现,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证书造假的考生,将受到严厉处罚,包括取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等。
《指导意见》的印发并不会影响体育特长学生的升学机会。除了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还有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等多种渠道可以让体育特长学生进入高等学校。这些渠道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升学路径,确保了他们的升学机会。
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举措。省级高校招生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地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建立由多方组成的考试招生监督工作组,强化全流程监督。高校是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需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还建立了违规招生行为的负面清单制度,对违规行为和招生中出现问题的高校进行严肃处理。
《指导意见》旨在确保体育特长生的权益,同时打击造假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为体育特长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升学环境。本文来源为教育部,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