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科大学博济医院怎样(中山医科大学博济
广州惠爱医院:百年精神专科的建院之路
一幅摄于1989年的惠爱医院荔湾门诊部外景,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那个悠远的年代。背后的故事,要从一位名叫嘉约翰的美国医生说起。
120年前,嘉约翰这位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先驱,在珠江之滨创建了广州市惠爱医院,这是中国的第一间精神病专科医院。通过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梁碧莹的笔触,我们得以了解这家“百年老号”的不平凡历程。
嘉约翰,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853年来到中国。他不仅接管了广州眼科医院工作并重建医局,还关注到了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精神病患者。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患者往往被锁在家中或投入监狱,遭受粗暴对待,命运悲惨。
早在1872年,嘉约翰就提出了在广州建立精神病院的设想。尽管得到了部分同行的支持,但这一建议却遭到了美国长老会和医学会的否决。嘉约翰并未放弃,他坚持在广州设立癫狂病院的必要性,并为此努力奔走。
1892年,嘉约翰倾其所有,购买了位于芳村白鹅潭码头旁的土地,用于建设惠爱医院。数年后,他在芳村建起了一栋带有波斯风格的两座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小楼。这座楼,如今仍然矗立在广州市惠爱医院内,被称为“惠爱楼”,并成为广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1898年2月28日,这一天被定为建院之日。嘉约翰夫妇带着两名精神病人,乘坐小舢板从珠江北岸到南岸,走进了这栋小楼。从此,我国近现代精神卫生事业的大门被开启。
建院之初,惠爱医院面临着诸多困难。病人主要来自广东省内及邻近地区,职业以苦力和渔民居多。最初的几年,病人都是由病人家属送至医院或好心人士从街头领送过来的。医院的运营资金主要依赖募捐和病人家属交纳的费用,经济压力巨大。
从1903年开始,医院开始接收广州府送来的精神病人并接受资助,逐渐缓解了经济压力。如今,惠爱医院已发展成为广东省内唯一一所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拥有芳村、江村、荔湾三个院区。
嘉约翰的坚持与努力,为中国精神病患者带来了一线生机。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继续前进,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和温暖。这座百年老院,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医学进步,更展现了人类对健康与关爱的无尽追求。在惠爱医院,嘉约翰医生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展现了对病人的深切关怀。他的医疗手法灵活多变,以劝说为主,强力管理为辅,给予病人足够的自由,只在必要时进行监禁管束。他注重休息与康复,结合热水浴、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和职业劳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为病人量身定制康复之路。面对狂暴的病人,他采取约束和药物镇静的方式,对拒食的病人则采用鼻饲。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接受培训,以语言温和、行动轻巧为准则。
这所精神病院,自创立之初便受到广州民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广东地方当局的认可。虽然院名和院区经历了多次变更,但医院始终坚持其使命,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这所医院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它曾几度陷入困境,幸运的是,总有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使医院得以存续。1924年,孙中山曾为嘉约翰夫人致信贺寿,感谢她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
随着时局变迁,医院在抗战期间曾一度陷入困境。广州沦陷时,由于社会动荡、经费困难和条件恶劣,病人死亡率极高。在抗战胜利后,医院逐渐复苏,病人和职工数量都有所增加。
如今,广州市惠爱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占地面积广阔,业务用房宽敞,门诊和住院部遍布芳村、江村和荔湾。这120年来,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以及患者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精神问题已不再是神秘的领域,而是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该院的服务人群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儿童到老年,不同年龄段的精神心理疾病都被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开始接受精神心理疾病的事实,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目前,广州市惠爱医院正在进行原址整体提升改造。改造完成后,医院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嘉约翰医生的灵活医疗手法和精神关怀理念将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梁碧莹教授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刘靖雯、陈子恺 图/院方提供
本文旨在介绍广州市惠爱医院的发展历程、医疗特色以及人们对精神健康认知的变化。从创立至今,该医院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挑战,但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这所医院将继续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