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字数要求(高考作文满分作文完整版)
高考作文能否展现诗意?北京高考的新方向引人瞩目
高考作文的舞台向来丰富多彩,今年北京高考的一道语文试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的,你能够在这张试卷上写诗!这一创新性的尝试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是对诗歌教育的一大肯定。
从2014年开始,北京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微写作”环节就开始为诗歌写作打开了一扇门。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诗歌来表达情感。今年的试题更是如此,要求学生为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这一题目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中的英雄人物,也鼓励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北京市丰台二中的特级教师陈维贤表示,这一题目设计是价值引领与诗歌写作相结合的典范。让学生在关注疫情、关注无名英雄的通过诗歌的形式升华精神境界。确实,诗歌的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能够直接抒发对英雄模范的敬意。
而《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认为,以快递小哥为题材的诗歌写作,能够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这正是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强项。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深受快递小哥的影响,对此有深切体验,自然有话说。
尽管我们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但在高考作文中,诗歌写作却长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多元且复杂。一方面,阅卷老师对于诗歌的评分存在难度,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语文考试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现阶段的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理性思维,而诗歌追求的是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
但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各方的呼吁,一些省份的高考作文试题已经开始逐渐接纳诗歌。尽管写诗歌的学生仍然不多,但这道微写作题的出现无疑是对学生多元化表达的一种鼓励。尽管目前诗歌写作还不是学生的主要选择,但这道题目仍然为他们在高考舞台上展现诗意打开了一扇窗。
陈维贤也指出,即使在没有明确要求下,写诗歌的学生仍然很少。他解释说,很多题目的性质并不适合写成诗歌。但无论如何,北京高考在写作诗歌方面的鲜明导向无疑为我国诗歌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高考舞台上,会有更多的诗意绽放。经过七年的磨砺与成长,微写作试题已经逐渐形成了多种类型,包括观点看法评价类、描写类、抒情类以及实用类等。其中,抒情类试题尤为适合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从近几年的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观点看法评价类仍是主流,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更为直接和明确的方式来表达。
对此,记者采访了一名参加今年北京高考的学生。她表示,在面临选择时,她选择了写一篇对名著阅读认识的评论。在她看来,诗歌的得分难度较高,身边很少同学会选择写诗歌。而语文老师在讲解高时,也建议大家避免选择诗歌创作。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要反思:老师和学生对诗歌的隔膜如何突破?陈维贤坦言,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以教授知识为主,轻视诗歌写作。只有少部分热爱诗歌的老师会热情洋溢地教授学生写诗歌。学校和老师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对诗歌的隔膜和冷漠。
浙江语文特级教师陈益林曾对两个班的学生做过调查。他请学生们就“爱诗的理由”或“不爱诗的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不爱诗歌,尤其是新诗。陈益林分析认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缺乏系统的读诗知识和写诗技巧的教授,尤其是缺乏读诗氛围和习诗机缘。语文高考试卷长期以来冷落诗歌写作,也导致学校不重视诗歌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诗教,古诗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高中阶段如何延续诗教传统?最近公布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6省率先使用,其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专门对诗歌写作提出了要求。
加强诗歌教育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健康心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除了课本中的基本诗歌篇目,学生还可以多读一些中外经典诗歌。陈维贤建议,应该把诗歌鉴赏放在重要位置,创作也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多写诗歌,这是对学生写作素养的一种有益补充。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诗歌兴趣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多教授学生一些写诗的技巧和手法。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希望流产网等平台能为大家提供更多帮助的也期望学校、老师和家长能够重视学生的诗歌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一起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诗歌之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