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天算不如吃个大蒜“治未病”
食品医药网CNFDA快讯:甲流肆虐之际,大蒜异军突起,借势而上,价格如火箭般飙升,造就了一批富翁。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山东大蒜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惊人的40倍。在新发地市场,大蒜的价格一直在每公斤6.9元和6.7元之间波动,去年同期却仅为每公斤0.53元。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还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来自温州的数千万元资金已流入大蒜市场,投资人来自各行各业,包括皮鞋、五金、房地产等。
民间对大蒜价格的涨势感到惊讶,称之为“蒜疯子”,大蒜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否真有其道理呢?虽然大蒜历来被视为消毒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大蒜确实有杀菌作用,但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能预防甲流。尽管如此,民众仍然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对待这一传闻。在各类养生节目、书籍和网帖的推动下,类似山药等其他原料的价格也随之飙升。今年7月21日的数据显示,山药的批发价格同比上涨了惊人的357%。
大蒜价格上涨只是养生热潮的一个缩影。这种养生热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心态:求医不如求己。我们真的不愿意求医吗?并非如此,专业医生显然比业余养生爱好者更为可靠。上医院的难度和费用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尽管有官方消息表示医改将朝着提高诊疗费、降低医药费的方向前进,但实际效果尚待观察。有广东试点医院的院长表示,诊疗费的提高并不能有效弥补药品销售收入的损失。医改的最终解决之道仍需从制度入手,让医院走上公益化的道路。“公益化”似乎还有点遥不可及,我们担心的是诊疗费上升而医药费依然高昂的局面。
在这个甲流肆虐的时期,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医疗体系的疑虑让人们纷纷寻找其他途径寻求安心。大蒜便是一个寄托。民众纷纷选择大蒜,其实质是寻求一种“治未病”的方式。在这个时期,医院的高昂费用和复杂程序让人们选择躲避,而大蒜则成为了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保健的方式。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抗甲流,同时也对医改抱有一定的期待。毕竟,在医改和甲流的双重压力下,人们还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自我安慰的方式,而大蒜恰好扮演了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