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考上清华大学学生风水宝地(考上清华美院
本报记者刘琴报道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如一道暖阳照亮了无数贫困学子的前程。在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十周年大会上,一位心怀感恩的欧阳雨田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来自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是众多受益学子中的一员。
欧阳雨田曾荣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原本拥有一个幸福、小康的家庭。一场重大的交通事故使她母亲不幸高位截瘫,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下子重了起来。除了日常开销,还需支付母亲的医药费、她的学杂费以及家中老人的生活费。高中毕业时,欧阳雨田申请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使她能够顺利进入大学,追逐自己的梦想。
回溯这十年,广西已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达165.71亿元,受益贫困学生人数超过103万。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广西教育、金融、财政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大胆。从2008年起,广西全力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开展,实现了每一个孩子无论考上何种学校、公办还是民办,都可以在家门口申请助学贷款,安心到校报到上学。
作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主办行,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金融助学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各级教育部门也积极建立起了“省级统筹领导、地市积极配合、县(区)认真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和领导工作机制。这些努力使得广西40%以上的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得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支持,大大缓解了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情况。
为了让更多的学子受益,广西还积极打通服务群众的“一公里”。从2016年开始,广西在各地市至少选择一个县(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乡镇代办工作试点,将办理工作前移至乡镇一级。广西还推行电子合同,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为学子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反响和衷心感谢。
自治区教育厅总督学黄华吉表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尺。”他还强调了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助学贷款工作、强化服务保障、确保应贷尽贷、落实工作责任的重要性。蒋鸿辅作为鹿寨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从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已十年,见证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办公条件的逐步升级。“要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很多。”他如此表示。
这些寒门学子励志成才的故事正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最直观写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他们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再因经济困难而止步。这一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为贫困学子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扩大救助范围,完善贷款救助体系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之路
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大学生,都渴望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对于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助学贷款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如款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遇到变故,他们所借的贷款该如何处理呢?
过去,我区的助学贷款救助对象主要局限于遭遇极端情况的学生,如死亡、失踪以及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或无法行使民事行为能力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在遭遇不幸时,可以申请一次性代偿全部应还本息。随着我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的建立,救助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
自2018年8月起,除了上述极端情况,我们还对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患有重大疾病、家庭成员经济困难或失业的毕业借款学生给予了关注。这些学生在困境中,可以申请代偿当年全部或部分应还本息。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得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了及时救助。
据初步统计,2018年首批助学贷款还款救助的学生达到37名,代偿本息金额高达38.52万元。在这37名学生中,有70%的学生因死亡或失踪而获得全额代偿;20%的学生本人或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获得了2018年应还本息的代偿;另有10%的学生因经济收入较低或失业,获得了2018年应还本息一半的代偿。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副行长吕军表示,银行将不断加强与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致力于提高助学贷款的覆盖率和满意度。通过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为贫困学生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的助学服务,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助力更多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想。
这一救助体系的完善,无疑为贫困大学生带来了一线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学子能够在这一机制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到此结束,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