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论文「大学思政论文题目」

健康养生 2025-04-07 10:08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摘 要:北京科技大学深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积极回应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任务,已经搭建起包括公开课思政、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在内的“三个层次”育人体系。这一改革不仅坚持了正确方向和整体推进原则,而且针对制度设计、教师能力培育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北京科技大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北京科技大学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校深刻意识到改革还存在四个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制度设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改革方案和指导意见,但在细节制度设计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构建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上,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形成统筹协调的育人机制。教学过程也需要全程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种好责任田。

二、教师能力培育: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教师是改革的主体和承载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北京科技大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针对部分教师在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之间尚未建立联系的问题,学校将加强培训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三、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系统评价“课程思政”效果

为了推动改革实践规范化、创新性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正在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充分考虑不同评价主体、构建评价维度和健全评价视角,将改革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党建思政工作质量管理、教师个人评价体系当中。

四、协同育人:实现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在当前的思政建设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正在实现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虽然已开展有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对专业课的理论指导,以及专业课对思政课的知课外延补充。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打破“两张皮”现象,实现“1+1>2”的理想效果。

展望未来,北京科技大学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将不断完善育人体系、提升教师能力、构建评价体系、强化协同育人,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坚持以原则性的基础导向,在制度、实践、队伍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持续创新,旨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学校坚持正确方向,深化制度建设。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学校明确了党委的统一领导地位,构建了一个协同化的工作体系,包括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党政部门协同联动以及教学单位全体参与的改革新格局。学校还注重健全科学化评价机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实际,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的“双维度”评价导向,以激发基层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坚持整体推进,注重实践创新。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强调“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营造以育人为核心的整体改革导向。学校还积极创新改革举措,成立教师理论宣讲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学单位无缝对接,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

学校坚持教师主体地位,提升队伍质量。作为“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在改革中的育人作用至关重要。学校在落实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教师主体地位,聚焦教师的“课程思政”价值认同、基本理论素养提升以及专业思政课堂融入等方面,通过各类活动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改革新价值、学生新需求、专业新内涵。

学校还坚持特色发展,注重文化创新。在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中,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文化载体,讲好校史故事,赓续精神脉络。同时积极拓展文化创新,结合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历史、发展愿景,打造文化创新品牌工程,培育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在教学实践中,北京科技大学通过系统挖掘专业课程背后的精神内涵、价值内核、思想内蕴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着力打造了全校思政公开课、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三个层次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特别是打造的《大国钢铁》系列公开课思政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治校特色,结合了校史文化精髓和办学传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融合。

北京科技大学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坚持原则性基础导向,从制度、实践、队伍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和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推动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北京科技大学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致力于构建具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成效显著。该课程不仅深入挖掘学校钢铁强国的校史文化精神,更强调冶金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美好前景,一经推出便赢得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学校进一步打造《跟党学创业》的思创融合课程,依托专项工作室,由创新创业中心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牵头,构建涵盖研究、教学、宣传、巡讲及实践的全方位课程育人体系。课程内容丰富,融入百年党史故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社会实践,成立了多支公益创业实践团,真正体验中领悟创业的真力量。

学校还建立了体现学科优势特色的学科思政讲坛体系,鼓励各二级单位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科思政讲坛。这些讲坛不仅引领科学研究前沿,更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堂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载体,学校构建了一系列精品课堂思政体系。教师们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例如,《古代冶金与中华文明》等视频公开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北京科技大学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多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项目,还有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奖。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构建育人导向与制度建设相统一、专业教师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新格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了学校的教育实力,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上一篇:什么是唯心主义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