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牛街(北京牛街好吃的美食推荐)
牛街探源
牛街,广安门内的这片繁华地带,历经沧桑,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从柳河村、冈上,到牛肉胡同、礼拜寺街,再到今天的牛街,这里的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翻开历史的画卷,牛街及其周边的东西两厢街道,一直是北京著名的聚居区。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多元文化,既有古老的佛教寺庙,也有热闹的市井生活。从东街到西街,从白纸坊到枣林街,每一条胡同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风情。这些街道如同城市的脉络,见证了牛街地区的繁荣与变迁。
牛街之名始于何时?或许可以追溯到清初。刊行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日下旧闻》中,已有牛街地名的记载。而据《冈志街巷》记载,这一聚居区包括了许多如今依然熟悉的胡同和寺庙。虽然有些地名已经消失,但牛街地区的四至仍然清晰可辨。
谈及牛街的历史演变,不得不提这里的古老寺庙牛街礼拜寺。这座寺庙是北京最古老的寺之一。关于它的始建年代,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它始建于宋太宗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始建于元初至元年间。两座筛海墓的存在,不仅是牛街礼拜寺创建年代的物证,也是牛街聚居区形成时间的见证。
明代的北京,牛街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之一,而汉族的仕宦人家则多居于内城的东四、西四一带。在清雍正年间的《冈志》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牛街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状况。如今流传的“祖先是随燕王扫北揪着龙尾巴来的”的说法,揭示了牛街居民的多元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据传有些姓氏如梁姓自称祖辈是燕王随军厨师,大顺堂便是燕王朱棣所赐堂号。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牛街的历史内涵,也让这片地区充满了人文色彩和温情。历经辽、元、明、清、民国至今,这里仍然是北京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见证了北京的多元文化和历史变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为这片繁华的街道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清初,满汉分城而居,东四和西四的民众因某种原因被赶出内城,失去了家园,于是他们流离失所,只能到冈儿上寻求栖身之所。这些被赶出城的民众,在清初的文献中被称为“失其所有”的群体。他们的到来,使得原本茅舍零星的冈儿上,逐渐变得烟火万家,生机勃勃。
到了康熙中叶,这些被赶出城的民众又被记录在历史中,他们重新搬回城内,成为城内的居民。这一过程在《冈志》中有详细的记载。在京城中,他们继续着明时的聚居格局,以东西四牌楼为中心,被称为“东西两边”,保持了传统的居住模式。牛街则是他们在京城的根,是他们心灵的寄托。
一提到牛街,北京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其繁荣的牛羊肉市场。这个市场每日的热闹场面在《冈志》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宰牛杀羊、血流成渠,各色人等嘈杂喧阗,展示了牛街牛羊肉市场的加工工序流程和商业经营的特色。今天的牛街,仍然是北京城里华北地区最大的牛羊肉市场,见证了京城商业的繁荣和生命力。
除了牛羊肉市场,牛街人还在北京各处开设了难以计数的牛羊肉铺。这些铺面几乎成为了回族人的“专业”,其中如门框胡同的德兴斋、馥顺斋,以及户部街的月盛斋,都是全市闻名,其产品更是行销全国各地。
月盛斋自乾隆四十年创立以来,已有230余年的历史。其在前门大街的店铺,酱肉的香味成为了前门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而牛街人在北京饮食业中的声名卓著,不仅在于其繁荣的牛羊肉市场,还在于牛街的小吃和源远流长的“厨行”。
牛街的小吃如艾窝窝等,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多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如艾窝窝这一小吃,便是蒙、汉、回多民族饮食文化在数百年历史中的融汇的产物。而牛街的厨行名家如梁家,更是有着几十代的传承历史。
牛街及其民众,在京城的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失而复得、艰难重生的过程。他们的商业、饮食文化,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今天,牛街的繁荣景象,无疑是他们数百年努力的成果,也是京城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南来顺的梁家传奇与牛街的无形商业街传奇
据南来顺的梁德山老师傅讲述,他家曾外出接活时,使用的自备餐具上都刻着“大顺堂梁”的字样。“大顺堂”,这个名号背后隐藏着燕王朱棣的御赐荣耀。这不仅仅是梁家的荣耀,更是牛街厨艺的见证。
牛街厨行,卧虎藏龙。除了梁家,还有冯家、杨家、王家等,每一位厨师都有着各自的家传绝学和高超技艺。这些个体厨师在牛街这片土地上,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烹饪才华,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烹饪高手。他们的手艺,如同牛街的空气,无处不在,魅力无穷。
牛街人开设的饭馆饭庄,其“老字号”之名更是享誉京城乃至全国。如两益轩、同和轩和西来顺等老字号饭馆,都是牛街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些饭馆不仅仅承载着美食的传奇,更承载着牛街人的心血与汗水。而像前门煤市街的“馅饼周”,虽然在人们心中的称呼更偏向于它的特色菜品,但它的存在,同样展现了牛街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南城一带闻名的烤肉刘、烤肉陈以及爆肉马等,都是牛街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
所有这些餐饮业的繁荣,可追溯到牛羊肉市场为中心的发展脉络。从原材料的供应到制成品再到餐饮消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牛街的服务网络更是遍布整个北京城,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商业街的独特名气。这是一个以饮食文化为纽带,构建出的无处不在的魅力商业街。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间的牛街因地理位置和交通原因,其商业发展曾一度落后。然而牛街的人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他们在京城的其他商业街区的形成与发展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至今仍有众多的老字号在京城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这不仅展现了牛街的商业传奇,更是牛街人民对北京城市文化的巨大贡献。牛街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是北京文化全国各族人民文化大融合、大集成的有力证明。
我们由衷地感谢这些为牛街付出努力的每一位师傅和每一位辛勤工作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了这段商业传奇。如今,这个传奇仍在继续书写中......(流产网提供信息)
本文由袁家方撰写并结束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