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方培.学校怎么样(烟台学有方培.学校怎么样
《学大教育在转型中:坚守与转变的博弈》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校外培训巨头纷纷调整业务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学大教育,这家2001年成立的校外培训机构巨头也在这股转型的浪潮中努力前行。创始人金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学大教育将巩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并将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尽管学大教育已经初步明确了转型方向,并构建出新的业务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主要围绕高中学科类培训展开业务,转型的魄力似乎略显不足。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传统的高中学科类培训仍是学大教育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此其他一些主要的培训机构如高途、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等已经彻底剥离了高中学科培训,展现出坚决的转型姿态。
更为甚者,北京学大在剥离高中学科培训业务后,仍以其名义协助非营利性机构招生,营利与非营利的界限模糊不清。K12非营利性机构也在暑假积极招生授课,似乎在试探合规红线的边界。
尽管学大教育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办学是其主要的转型方向,但进展最快的却是为中职生提供高中文化课培训,帮助他们参加高考。这一做法与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职业技能的初衷似乎并不相符。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学大教育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后,依然守住了业务基本面。未来学大教育将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否放弃高中学科培训业务,全力转型职业教育?这一选择可能会冲击上市公司的业绩,但也可能为其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迎来全面的转型。
在此背景下,学大教育的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公告,学大教育已决定从2022年1月1日起停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学科教育培训业务。其最核心的业务高中学科培训业务仍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在2021年年初至当年10月末,高中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的约60%。
学大教育近年来也在迅速“瘦身”,教师人数从2020年的约6000人减少到3498人。在北京等重要的试点城市,学大教育的校区数量也大幅减少。尽管如此,学大教育官网显示,北京仍是其校区最多的城市,共24个。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大教育在北京市的线下培训机构已经与上市公司完成了切割,但两类主体的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并未彻底分开。记者通过学大教育官方渠道咨询高中暑期课程时,仍被安排与学大教育的老师联系。甚至当记者咨询北京市的小学、初中课程时,也接到了自称是学大教育但实际上是学大培训机构老师的推销电话。
至少有三名自称是学大培训机构的老师向记者透露,他们将开设暑假的线上课程。这明显违反了暑假不得培训的规定,而且价格远超指导价。
目前,各地对于高中培训如何执行“双减”政策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多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趋势将是参照北京做法严格执行。广州市今年以来已经压减了多家高中学科类培训机构。对于学大教育来说,未来的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辅导职校学生升学:学大教育的新与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
在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中,学大教育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职业教育成为其转型的关键方向之一。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和合作,学大教育正在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升学开辟新的道路。
在2021年的年报中,学大教育透露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三大新业务布局,包括素质教育及科技类教育、智慧阅读领域以及职业教育本身。尽管有些合作尚在初级阶段,如与达内教育的素质教育及科技类教育合作还未产生规模化收入,但其智慧阅读领域以及职业教育的相关业务已经逐步展开。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学大教育已经与多所职业学校展开合作,开设升学班,助力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或普通高考。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升学途径,也为学大教育带来了业务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投资和管理输出等方式,学大教育已经与超过20所职业学校签约合作。在内蒙古电力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学大教育更是深入参与教学和管理。
《职业教育法》修订后,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通道被进一步拓宽,职教高考将成为重要的升学渠道。在此背景下,学大教育的学科培训资源得到了新的应用场景,既助力学生升学,也顺应了中职教育的趋势。职业教育的升学导向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专家指出,过分强调升学可能偏离职业教育的初衷。未来的职业教育升学选拔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除了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学大教育还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布局。金鑫透露,学大教育将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二级学院,进行混改及投资并购,甚至进行整体的资本和业务合作。产教融合也是学大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利用其在产业端的资源,学大教育希望打通产教融合的中间环节。尽管面临挑战和距离优势资源的差距,学大教育仍在逐步构建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能力。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对于学大教育而言,通过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开展升学班只是其转型职业教育的一小步。为了彻底转型而非仅为传统业务找到新市场,学大教育还需更广泛地拥抱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机遇和挑战。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获取资讯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