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说iPhone8是韩国制造,你怎么看?
苹果新款iPhone8即将发布,各种传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一则来自韩联社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条新闻宣称,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制造商在iPhone8的售价决定权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韩国网友的热烈讨论,他们甚至戏言称:“iPhone应该标注‘Made In Korea’!”
随着互联网的沸腾,人们开始热议这一话题。长期以来,苹果产品一直将中国制造作为标配,但这次韩国的声音似乎透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自信。那么,韩国人为何敢于宣称iPhone8是韩国制造的呢?
究其原因,我们需明确一点:所谓的“某国制造”,往往指的是产品在某国完成最终组装。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一款产品的零部件往往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以空中客车飞机为例,其零部件来自几十个国家,最终在某个国家组装完成。从这一角度看,说iPhone8是中国制造并不无道理。
韩国媒体抓住了另一个关键点:iPhone8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据了解,iPhone8使用的NAND闪存主要来源于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iPhone8采用的柔性OLED面板和OLED触控面板几乎全部来自三星显示屏。双摄像头组件则大多由韩国电子零件制造商LG Innotek生产。还有,iPhone8使用的PCB印制电路板也是由韩国企业制造。
这些零部件是手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企业的确在iPhone8的制造中提供了重要零部件。但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整台手机就是韩国制造的。事实上,从产品设计到核心芯片生产,再到其他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生产,这一系列过程涉及多个国家。说一台iPhone就是韩国制造的确实有些言过其实。
韩国媒体的这一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它揭示了一个值得中国深思的问题:微笑曲线效应。在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部分如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生产往往被其他国家掌控,而中国则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这导致我们虽然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但利润却微薄。
最近,有关中国制造业的言论层出不穷。一些人认为中国制造业不景气,小企业困难重重,大企业产能过剩。但实际上,我们的高铁、支付技术等产品在世界上仍然具有强劲竞争力。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整个制造业的不景气,而是部分领域缺乏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全球产业格局的大潮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精细与技术并存的时代。我们已不再停留于附加值极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服装、玩具等低端产品,虽然它们曾是我们的骄傲,但现在我们必须正视它们缺乏精细化和技术附加值的事实。中国的钢铁产业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尽管我们的钢铁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直到不久前,我们仍无法制造圆珠笔的笔芯钢。这种技术的瓶颈,反映出我们在高端产业上的短板。
中国,这个拥有庞大生产能力的国家,其实面临的是一种产能的相对过剩。在低端产品上,我们似乎拥有无尽的产能,但当我们转向需要高精尖技术的领域时,我们的产能却显得捉襟见肘。我们用成车的衣服、玩具换取国外的飞机,但制造的产品依然集中在低附加值、高劳动密集的领域。这就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我们需要从低端向高端进发,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许多沿海中小企业的老板选择不再开工厂而转向房地产市场,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企业利润过低的现实。为什么企业利润低?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缺乏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产业附加值过低。我们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却未能获得产业的正常利润。中国企业必须走创新之路,将自己的产业位置从微笑曲线的低端向两边迁移,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站位。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比如我们成功制造出了圆珠笔头的笔芯钢,研发出了自己的手机CPU麒麟、澎湃,甚至制造了自己的大飞机。虽然速度不是最快,但每一步都稳健前行。
我们需要摒弃以营销为核心、以低端组装为优势的“快钱思维”。只有静下心来研究技术,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掌握核心技术意味着掌握了企业的生命线。对于韩国声称iPhone8是韩国制造的这一说法,我们不妨坐下来深入讨论。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努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共同关注经济视角,洞察天下。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一起产业的未来。【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