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机械研究生(深圳大学机械研究生宿舍
个人基本情况与考研经历分享
我是一名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学生,曾就读于省内一本学校,对车辆相关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本科期间,我接触过机械相关的知识,从大三下的开学前开始准备考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成功考入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硕专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考研经历。
一、择校与选专业
由于我对车辆和机械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且本科期间的学习也为考研打下了基础,因此我决定继续在本行业发展,并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5G技术的赋能,机械行业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精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潜力巨大。
在择校阶段,我初步考虑了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学校实力、考研难度等因素,我最终选择了南昌大学。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内唯一的211高校,具有本专业录取的学长提供的参考意见以及相对较高的性价比,都是我选择这所学校的重要原因。
二、录取情况与考研难度
机械工程学硕的录取竞争相当激烈。今年学硕复试中,有53人进入复试,最终录取35人。而专硕的录取相对较为稳定,进入复试的56人中,除未参加复试的专硕生外,基本无刷人,并且还录取了6名调剂生。
关于考研难度,南昌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往年没有推免,相对来说难度适中。但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和公众号的宣传,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三、初试复习安排与经验
在初试准备阶段,我首先复习了数学。一开始,我尝试跟随张宇的视频学习,但感觉有些混乱,于是转向了汤家凤的视频。汤老师的高数课程非常基础且详细,我主要跟随他的基础和强化视频学习,并做了两本笔记。
我还学习了政治和英语。七八月份,我主要进行单词记忆和真题练习。政治方面,我主要跟随徐涛的学习节奏,并观看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相关课程,其中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九月,我巩固了数学知识,并开始看专业课的书。十月和十一月是写真题和模拟题的时间,同时政治的学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十二月主要是背政治、刷政治模拟题和复习以前刷过的数学模拟题。
四、专业课重点与备考策略
初试的专业课我选的是杨可桢的《机械设计基础》。我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研究课本、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专业课的重点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南昌大学专业课难度不是很大,每年都会出现历年重复的题型,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历年真题是备考的关键。
五、复试准备经验
今年的复试形式因疫情而不同于以往。对于分数较高的同学来说,优势较大,复试排名相对较为稳定。在复试准备阶段,我主要关注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努力展现自己的学术潜力和研究兴趣。
这就是我的考研经历和分享,希望能为正在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对于在分数排名较高的同学们来说,虽然看似已经高枕无忧,但真正的挑战其实刚刚开始。稳定的准备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而对于排名较低的同学来说,也请不要气馁。因为机会始终在向你敞开怀抱,只要扎实准备复试,逆袭的例子便不乏其见。对于今年我所介绍的复试情况,仅供参考。
一、英语口语环节
我在备考时购买了往年复试的口语资料,并与研友一起每日练习多个主题,以此培养自己的语感并掌握基础的沟通技巧。由于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这样的练习,当进入复试与老师们进行主题交流时,我们表现得毫不紧张。我们像平常练习一样,流利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口语考试。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开口组织语言。由于我们的日常语言环境多为中文,英语交流的机会较少,平常的训练也主要锻炼我们的听写和阅读能力。当我们需要开口说话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这需要我们克服心理障碍,敢于去说,相信自己。
二、综合面试阶段
在综合面试中,我们有一分半的时间进行自我介绍。介绍的重点包括本科成绩、竞赛项目、综合素质等方面。介绍完毕后,老师们会对考生的毕业设计、竞赛项目进行详细的询问,特别是询问创新点和设计思路。由于疫情的影响,专业复试采取抽题形式,不涉及编程设计。我抽到的是关于单片机中防抖动的题目,主要考察防抖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考生应重点研究历年真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我想说,考研是高考后的另一个跳板,也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其中的汗与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风雨过后的彩虹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欣赏到。考研成功的因素众多,包括努力、勤奋、选择、运气、天赋、效率和坚持等。其中,努力与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与勤奋,你才有选择的权利。研究生之路漫长,但结局尚未确定,我们都有成为黑马的可能。
(本文来源于微博考研小咸鱼year,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的考研之路有所帮助。请大家继续努力,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