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考难度排行榜(2021高考难度排行)
印度,这个神奇国度,总是让人叹为观止。从食物到社会风气,无不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除了这些表面的文化差异之外,印度的更深层现象常常令许多国人感到不解。印度展现出的自信感就是一种典型的现象,尽管文盲率高达85%,印度却总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国家的文化程度名列前茅。
这种现象的源头在于印度的高考制度。这确实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在印度,不同于西方的兴趣导向选择学校和通过ACT与SAT考试入学的方式,他们有一套独特的系统。高考对印度学生来说,是一道极其严格的关卡。考生们的自主性在高考的选择中被无限放大。他们需要精心挑选心仪的学校,然后针对这些学校参加各自举办的招生考试。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的确是印度高考制度的真实写照。
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考生的选择空间大。相反,由于学校的考试时间可能重合,考生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取舍。一旦错过一所学校的考试机会,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进入顶尖大学的机会。这种紧张的节奏和严格的时间限制对考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印度的国土面积广大,城市分散,交通速度又相对较慢。这进一步限制了考生们参加多所学校招生考试的能力。最快的火车时速也只有每小时160公里,平均速度更是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对于跨城市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赶场似的考试变得尤为艰难。他们需要快速、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方向,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抵达考场。
更让考生们头疼的是高考制度中的面试环节。在漫长的笔试之后,考生们还要等待成绩出炉,然后参加面试。面试时间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让考生们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如果两所心仪的学校的面试时间冲突,那么考生只能二选一。一旦面试不通过,就可能错过另一所学校的录取机会,即使你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
这样的高考制度确实为印度考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限制。他们在选择学校时不仅要考虑学术因素,还要考虑时间、交通和面试等实际因素。这种复杂的系统无疑考验着每一个印度考生的智慧和毅力。然而这也正是印度的魅力所在:一种与众不同的高考制度,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度。印度高考之挑战与困境
众所周知,印度大学的招生考题多由学校自主命题。偏爱客观题的印度学校,其考试试卷几乎囊括了海量的选择题和选择填空题。在这庞大的题库背后,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出题者似乎更钟爱高难度题目。
网传的题目显示,一道道选择题的难度与高考数学的难度相当,而且数量高达90道。由于印度大多数学校都是理工科为主,对数学的要求极高,这也使得印度学生面临巨大的挑战。流传在学生间的一句话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几乎与顶尖大学无缘。这不仅不是夸大其词,因为数学成绩还关乎考生面试时的表现。
在印度的教育体系中,重视数学的综合性大学并不多,人文社科类院校更是稀缺。这也成为印度在社会治理上缺乏人才的原因之一。对于许多顶尖大学来说,现有的高考制度成为了一大难题。选择题的不确定性让许多学生依靠猜测来应对考试,运气好的学生可能因此蒙混过关。这令顶尖大学担忧的是,他们可能会错过真正有才华的学生。
即便是有才华的学生,经过多次考试后水平也会下降。顶尖大学的考试时间不一,导致学生必须参加多场考试。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连续面对数百道选择题后,再参加其他考试,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理工大学等顶尖高校尝试组织联合招生考试,即JEE测试。这场考试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为了进入印度理工大学而竞争。尽管印度理工大学的录取率极低,每年仍有大量学生为之努力。
除了高考的难度外,印度教育还面临其他问题。印度的基本国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出现了偏差,导致社会信心下降。为了挽回信任,印度强调军事和科技的进步。大量理工类大学的建立使得印度IT产业蓬勃发展,培养出许多高等人才。由于国内产业不完整,这些人才大多只能为国际大型科技企业做外包工作。这些经过艰难高考、从大学毕业的印度人才,虽然在国际上备受赞誉,但对国内的发展贡献有限。印度的社会环境注定了其人才要面临的困难要比其他国家多。印度的文盲率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也需要出台更有效的政策来降低文盲率。
印度的高考制度和社会环境为其学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困境。希望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印度能够为其学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一些低等种姓的印度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更不用说接受良好的教育了。长期以来,知识被视为上层种姓的特权。
尽管如此,印度的高考仍是这些底层人民眼中改变家庭经济命运的重要机会。令人钦佩的是,尽管面临种姓制度的障碍,印度的知识分子中仍有许多人出身于社会底层。
这些底层的学子在一些由贵族创建的学校里,往往会遭受歧视和霸凌。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要通过高考与那些自幼就有家庭教师辅导的上层学生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
印度的教育体系和高考制度相比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与我们国家相比,公平性上还存在差距。这些学子通过高考进入顶尖大学已经是一项奇迹。印度对大学生的待遇非常慷慨,但对于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他们的命运则截然不同,大多数人只能回家务农或在城市中找到勉强维持生计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印度的学子如此努力,大多数人在大学毕业后仍会选择前往欧洲或美国继续学习。除了少数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支持和家庭有能力资助的学子外,大多数人只能在国内继续深造或找工作。
印度对数学非常重视,软件工作似乎是最适合他们的领域。许多印度理工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都会一点计算机编程,这使得印度的IT产业非常发达。尽管印度培养了众多优秀的IT人才,但印度却未能建立自己的高科技企业。印度的IT产业大多依附于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企业,且印度国内的环境也不支持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这显得有些讽刺,印度学子的不懈努力和印度的人才培养,似乎更多地惠及了英国和美国。对于印度而言,高考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对于高校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即使学生们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也很难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于印度和大学而言,要遴选出足够的人才也是一个难题,而即使是一些高等人才也要面临来自欧美国家的竞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改变命运。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