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肿瘤应从妊娠期防御
专家揭示新生儿癌症背后的隐形杀手与预防策略
新生儿癌症,一个令人揪心的现实,正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病毒感染、化学药物以及人工激素等被认为是其背后的隐形杀手。在这场战斗中,预防策略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它始于妊娠期防御危险因子的守护。
邓小耿主任介绍,小儿肝脏恶性肿瘤在小儿外科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三位,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其中肝母细胞瘤在婴幼儿群体中尤为常见,尤其是出生后几个月到一至两岁之间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发病几率是女性的两倍。尽管其详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与“胚胎分化延滞”有关的胚胎性实体肿瘤。孕妇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早期接触的一些因素,如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和化学药物等,都可能成为婴儿发生恶性肿瘤的潜在诱因。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发生更与母亲长期服用避孕药紧密相关。如果母亲在妊娠期服用激素,其婴儿发生肝母细胞瘤的几率是正常婴儿的数十倍。
儿童肿瘤的发生与遗传、胚胎发育和环境因素紧密相连,其预防策略也与成人恶性肿瘤有所不同。儿童的一级预防更多地涉及到父母的遗传因素和妊娠期的先天性因素。专家强调,避免妊娠期母亲接触高危因素是对儿童恶性肿瘤的积极预防措施之一。产前检查在确保优生优育方面亦十分重要。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小明的父母都是舞蹈演员。小明的母亲曾有过多次自然流产史,在好不容易怀上孩子后,因职业原因,她在妊娠初期未察觉自己怀孕而服用了减肥药。尽管小明成功出生,但在他两个多月大时,家人发现他肚子异常大,随后出现日夜哭闹不止的情况。经过一系列检查,小明被确诊为肝母细胞瘤,一种小儿恶性肿瘤。由于病情严重,手术难度及风险极高。幸运的是,经过专家多次会诊并确定治疗方案后,小明成功进行了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尽管切除了近八成的肝脏,但由于婴儿肝脏的再生能力强大,估计一年后便可恢复正常的肝脏大小。目前小明的生存机会仍然乐观。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面对新生儿癌症的挑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从妊娠期开始积极防御危险因子,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