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触摸幸福的心理教育
幸福的奥秘:视角、理解与积极心理学
究竟什么是幸福?我们又如何追寻呢?实际上,幸福的秘密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它源自我们的视角、我们的理解、我们的心态以及我们的选择。尝试换一种视角看待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战胜消极的情绪,学会自我帮助,你会发现离幸福更近一步。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这位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讲师。他所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在哈佛大受欢迎,被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
积极心理学,一个关注人类积极力量的研究领域,正逐渐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兴起。本-沙哈尔博士介绍,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其中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已在两百多所高校中开设,且选修人数众多。
这一新的心理流,旨在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不仅仅是美国,这一学科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迫切的态势。
本-沙哈尔博士提到,当今社会,儿童和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解决之道,而积极心理学则成为了他们追寻的答案。哈佛大学等多所高校对积极心理学的热切需求,反映了人们想要变得更快乐、更幸福,想要更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声。
对于教育者而言,教授积极心理学的老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做好擅长的教学部分。打开心扉,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灵经历和故事,用真实的自我去感染学生。教学也要注重实用性和吸引力,以自己的优势去补充劣势,用其他方式和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
本-沙哈尔博士在教授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从摸索到成熟的过程。他分享了自己最初只有8名学生,甚至还有两名中途退课的经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修他课程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最终使积极心理学成为哈佛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这一切的成功,背后是他对教学的热爱、对积极心理学的执着追求以及不断尝试和创新的结果。
幸福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去实践、去体验,幸福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正如本-沙哈尔博士所说:“我认为幸福才应是至高的财富。”让我们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共同追寻属于我们的那份幸福吧!从学术层面出发,学生们不仅需要应对考试和测验,完成论文写作,与其他课程要求无异。心理学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用性,强调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助力我们改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本-沙哈尔先生的课堂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分享了自己授课的经验,提到许多学生都有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应用层面的学习,使得他的课堂充满吸引力,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满满,感受到生活因心理学的应用而发生改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这就是心理学课程的魅力所在。
对于中国的大学生们如何寻找自己的幸福,本-沙哈尔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鼓励学生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热情所在,倾听内心的声音,生命的使命感。他建议学生们要用幸福感去衡量生活的价值,减少对外部定义成功的过度期待。接受自己,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他还特别强调,必须简化生活,学会享受做每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加复杂。
本-沙哈尔指出一个常见的误区,即我们往往将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幸福。他认为这只是“幸福的假象”。很多时候,目标实现后所带来的幸福感只是短暂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目标是否达成,而在于如何保持持续的幸福感。每一个迈向目标的时刻都应当充满幸福。目标赋予生命意义与选择,但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更幸福的过程。
谈到幸福时,本-沙哈尔带着微笑分享了他的观点:每个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间的中间地带徘徊。没有绝对的“幸福”和“不幸”,幸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更幸福的状态。他自己也一直在追求更幸福,这也启发了他的新书名为《HAPPIER》。他希望大家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便能离幸福更近一步。他的建议充满智慧,让人深受启发,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