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台湾这次打得起来吗
深入分析当前局势,特别是针对2025年3月的军事动态与战略环境,呈现出一种高度敏感和紧张的态势。尽管各种因素交织,但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受到多重制约。
一、解放军的军事威慑持续升级,实战化演练覆盖全岛,展示出强大的实力和决心。从动用先进装备如歼-20、轰-6K和055型驱逐舰等,到联合火力打击、封锁控制及登陆作战的演练,无不体现出解放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立场。解放军也通过实际行动切断了外部干预的企图,如穿越巴士海峡的大机群行动,直接针对可能的外部势力介入进行模拟阻断。
对手在战备能力方面却显得严重不足。海空力量的“隐形化”以及兵源短缺与士气低迷等问题,暴露了其在应对解放军演习时的薄弱之处。尽管拥有一定的军事装备,但在实战化演练中几乎未出动有效力量,仅依赖陆军零星动作,这无疑增加了其未来的军事风险。
外部势力的干预成本与风险也在增加。美军介入存在战略瓶颈,东风系列导弹对第一岛链的覆盖打击能力已经形成,美军航母战斗群面临严重威胁。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地位也使得冲突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断裂,美日等既得利益方将难以承受这种代价。
岛内政治博弈也在激化矛盾。赖清德当局的激进动作被质疑为“战前动员”,可能进一步刺激大陆采取反制措施。台湾社会长期受某种意识形态渗透,导致民意分歧与社会撕裂,这使得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对抗意志。
综合来看,短期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概率仍然较低。尽管解放军已具备速战速决的能力,但考虑到全球产业链风险、美国战略犹豫以及两岸社会成本等因素,大陆更可能通过高压威慑迫使台当局妥协。“红线触发”仍是关键变量,若台当局公开宣布某些行动或美台实质性军事同盟突破底线,大陆将不得不作出相应反应。
当前局势处于“高压僵持”阶段,军事冲突的风险受到政治博弈和经济理性的制约。但任何单方面的挑衅行为都可能瞬间打破平衡,因此双方都需要保持克制和理性,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