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养老保险改革今年至关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强调:“2017年,养老保险改革的关键之年已经到来。”他透露,今年将迎来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长期的试验性改革迈向了目标清晰的定型发展新阶段。
郑功成教授指出,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步伐应当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实举措。关于国有资产划转充实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处置,以及与之相关的退休年龄政策,都将在今年得到实质性的回应。
对于公众对于养老金的期待,郑功成教授发现不同群体关注的层面各异。老年人关注养老金的增长幅度,中年人担忧制度的可靠性,而年轻人则期待这一制度能给他们带来何种改变。
郑功成教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两个矛盾。一方面,同一地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各地养老金标准不一,导致标准低的地区群众心理不平衡。他提到,2015年以前实行的“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制度存在差别,但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已经开始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将两者纳入同一制度框架内。
对于养老金增长幅度的问题,郑功成教授表示我国养老金会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是否能符合公众期待还需观察。他介绍,基本养老金的调整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挂钩,确保领取养老金的群体能够获得至少与CPI涨幅相等的养老金。
关于部分地区养老金标准低的现象,郑功成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不同地区工资水平和缴纳养老保险数额的差异导致的。制度的地区分割差异也是造成不平等的原因之一。他强调,这也是国家将要改革的重点之一。
郑功成教授还指出年轻人是养老金的未来受益者。他表示年内会出台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通过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逐步平衡各地区之间养老金结余的差异缩小养老保险制度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制度的目标。这一改革将有助于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年轻人未来的养老保障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如何运用改革手段化解风险,专家郑功成给出了深入而独到的见解。
他以广东省和黑龙江省为例,详细解释了养老金状况的差异。广东省在2015年养老金结余约6533亿元,而黑龙江省同年结余仅为约131亿元。在缴纳中央调剂金的过程中,按照“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广东省可能会上缴较多的资金而不获得大量返还,而黑龙江省则可能获得更多支持。这种制度的设置体现了公平与均衡,虽在初看似乎与一些地方的利益有所冲突,但实际上它是基于国家整体的利益考虑,旨在实现全局的均衡。
郑功成强调,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不应被视为地方利益的体现,而应被看作是国家利益的体现。目前,一些地方将抚养比作为解释基金结余多寡的依据,但实际上,抚养比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养老金状况。发达地区虽然目前抚养比较低,但随着年轻劳动力的逐渐老化,未来的养老金负担可能会变得十分沉重。短视的政策和局限于局部利益的思维方式将会给未来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的考量,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郑功成还呼吁年轻人转变观念,认识到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性。许多年轻人由于距离受益期较远,可能缺乏对养老金制度的认同和支持。他们应该明白,支持养老金制度不仅是为了保障老一代人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未来利益。年轻人应该增强公平和服务意识,理解并积极参与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改革化解养老金发放风险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我们需要摒弃短视的政策和局限于局部利益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记者 李晨赫 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