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石的原因你要知道
前列腺结石:一段静悄悄的危机
前列腺结石,一个听起来让人心悸的词汇,却在四十岁以上的男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50至65岁的男性。这些静默的“石头”常常在不经意间被察觉,如同生活中的隐形。
这些前列腺结石,常常在直肠指检或是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进行X线、B超检查时被发现。它们自身并不会发出任何警报信号,因此被称之为“静石”。
那么,这些前列腺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关键部分,分泌的液体能够滋养精子。当这种前列腺液体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结合时,便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当男性遭遇前列腺炎、淋病、前列腺憩室等疾病时,腺体可能受到阻塞,导致分泌物无法排出,这种阻塞进一步促进了无机盐的形成,逐渐累积成为结石。
前列腺结石并非一直沉默无言。当它们与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狭窄或前列腺增生等并发症相遇时,便会显露出端倪。腰骶部、会阴部、阴茎部及肛门部的疼痛,尿道口分泌物增多,排尿困难、尿线无力、尿滴沥等现象都可能出现。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有终末血尿、性功能紊乱等问题。
诊断前列腺结石并不简单。除了依据临床症状,还需要依赖尿道膀胱镜检查及活体组织学检查来明确。膀胱B超或CT检查可能会发现膀胱内的充盈缺损,但这需要与膀胱肿瘤进行鉴别。鉴别的关键依旧依赖于尿道膀胱镜检和活体组织检查。
前列腺结石的危害不容忽视。前列腺异位可能会诱发膀胱癌、血尿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前列腺异位常表现为血尿、尿频或排尿梗阻。对于前列腺结石患者,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那么,前列腺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方面,普遍认为是由于前列腺腺泡和排泄管发生慢性炎症,使腺泡扩张、前列腺管狭窄,尿液反流后盐类沉积形成结石。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前列腺的增生也是原因之一。还有一种观点是前列腺结石围绕一个有机物核心逐渐增大,这个核心可能是血块、细菌或一种叫“淀粉样体”的物质。
了解前列腺结石,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关注前列腺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深藏的健康隐患:前列腺结石从何而来?
在人体内部,尿道中流淌的尿液因某些原因可能逆流而上,穿越前列腺管口,流入远端的前列腺管。这些流动的尿液中含有如磷酸钙、磷酸镁、碳酸钙、碳酸镁或草酸钙等无机盐。当这些无机盐流经前列腺时,它们可能围绕着某些有机物质沉积,逐渐形成结晶核心,不断壮大,最终构成前列腺结石。
关于前列腺结石的成因,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性爱的频率竟然与其息息相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泌尿外科主任刘春晓教授对此进行了解释。对于性发育正常的男性来说,性冲动是不可避免的,而每一次性冲动都会带来生殖系统的相应变化。在性兴奋期间,前列腺和精囊都会经历高度充血的状态,直到射精后才逐渐恢复。
如果男性长时间不进行射精行为,精囊会持续处于高张力的满盈状态,这会导致前列腺液淤积,引发前列腺充血。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前列腺炎。这种长时间的腺体阻塞使得分泌物无法排出,而这种阻塞又进一步促进了无机盐的沉积,最终可能导致前列腺结石的形成。
除了性生活的不规律,不洁的性行为或一过性的感染也可能是诱发前列腺结石的原因。前列腺结石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尤其是50-65岁之间的人群最为常见。在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超过10%的人会出现前列腺结石。这些结石可能呈黄豆大小,分布在腺体与包膜之间,数量可能很多。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前列腺是否长有结石呢?刘春晓教授告诉我们,临床上主要通过B超进行诊断。观察B超中的回声是否均匀,如果出现强回声光图,则可能提示前列腺的炎性钙化。至于症状,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所不同。前列腺结石可能导致小便不适、会阴部不适或射精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对性生活产生恐惧心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前列腺结石。
男性朋友们应该重视自己的性生活规律以及生殖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