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工作法是什么意思
枫桥式工作法: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
枫桥式工作法,源于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已逐渐演变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法论。它以解决矛盾纠纷为起点,以实现社会稳定为最终目标,深深根植于群众路线和创新机制之中。其核心理念和工作机制,以及实践特点与历史发展,共同构成了这一方法的丰富内涵。
一、核心理念
枫桥式工作法的核心理念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和“群众参与共治”。它强调在矛盾纠纷的萌芽阶段就进行化解,避免问题进一步升级。该方法也重视群众的参与,通过深入群众,建立信任关系,实现社会共治。
二、工作机制
枫桥式工作法的工作机制包括多元协同机制、法治支撑、智慧治理创新等。它通过建立多层次协商、多元化协同、多渠道协作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以法治为基层治理支柱,实现调处息争与权益维护的平衡。在智慧治理方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预防性治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群众工作需求。
三、实践特点
枫桥式工作法的实践特点表现为党建引领和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制度完善确保治理成效可持续,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历史与发展
枫桥式工作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浙江诸暨枫桥镇。当时的经验是“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经验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强调和推广,逐渐成为新时代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它结合了系统治理与源头治理,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典型实践。
枫桥式工作法是一种富有创新和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法。它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解决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与社会稳定。它重视群众的参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治理能力,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现代化、高效化。这一方法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理念,也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