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濒临脑死亡捐器官前被救回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器官捐献协调员挽救生命奇迹
极目新闻4月24日报道,一个充满感恩与感动的电话采访揭示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在一段看似绝望的黑暗中,一位名叫小雨(化名)的17岁少女在器官捐献协调员戢春兰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战胜了死神。
回想起半个多月前,小雨因服用过量药物陷入昏迷,一度失去心跳和意识。在家人悲痛欲绝、准备捐献器官延续女儿生命的时候,戢春兰的出现为小雨带来了生的希望。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她不仅积极联络,更在得知小雨的病情后迅速与重症医学II科主任余追商量救治方案。
面对这个濒临“脑死亡”的年轻生命,余追主任凭借多年的危重病救治经验,决定进行双重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以清除血液中的残留药物。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疫情防控形势下血制品的短缺并没有阻碍医生们的决心。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血浆供应,全力以赴救治小雨。
经过持续的努力和精心的治疗,小雨最终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让所有人为之欢呼。在电话采访中,小雨的父亲充满感激之情,表示要邀请戢春兰阿姨到家里做客,以表达深深的谢意。他说:“如果不是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书,我的女儿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恩情如同再生父母。”
小雨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喜欢制作黏土卡通人偶。当她陷入昏迷时,家人和医护人员都为她捏了一把冷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戢春兰和余追教授团队的全力以赴,不仅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感激。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医学奇迹,更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感恩与爱心。戢春兰和余追教授团队的专业和奉献,让人们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尊重。在这个充满感动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爱心。尽管面临血浆短缺的困境,输血科竭尽全力仅筹集到600毫升血浆。在这双重血浆置换后,不得不辅以两次血液灌流,通过吸附方式清除侵入体内的毒物。
从5日下午三点开始,余追主任率领的团队便持续不断地进行救治工作,直至第二天清晨六点,小雨的生命状况逐步稳定。在第二天上午的查房过程中,余追主任轻声询问:“你叫什么名字?能听到我们说话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小雨缓缓睁开了眼睛,并渐渐恢复了意识。
这一时刻,所有的医护人员欣喜若狂,发出欢快的尖叫。他们不仅成功地将这个正处于花季的少女从死神的魔掌中拯救出来,还让她恢复了意识。
6日上午,小雨奇迹般地苏醒,成功脱离呼吸机,气管插管也被拔除。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评分,幸运的是,她没有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当她的父母得知这一消息后,在ICU外紧紧相拥,感激的泪水无法自抑。他们曾以为失去了宝贵的女儿,但现在,感谢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他们的女儿得以重获新生。
小雨醒来后,已经花费了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但她仍面临着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费用。考虑到她的家庭经济困难,戢春兰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人民救助服务站”水滴筹款团队为她申请了互联网公益筹款救助。器官捐献协调员戢春兰和余追主任都积极在朋友圈转发,为她筹集善款。最终,他们成功为小雨筹集了17万多元,基本解决了她的救治费用。
如今,完全康复的小雨已经出院,回到了她熟悉的家。她依然专注地在书桌前捏制黏土卡通。余追教授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出现药物误服、过量服用或中毒情况,应尽快送医抢救。催吐、洗胃是必要的急救措施。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和脉搏状况,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若药物已被吸收进入血液,及时有效的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是拯救生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