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总是在满足别人吗?这样做,当回自己的主人
你是否常常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你的人生,是否总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
前不久,妈妈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帮她买晚餐的食材。那天,我工作繁忙,无法脱身,但我妈妈似乎并不理解。她认为公司离家很近,我应该先买菜再回公司加班。我很无奈,告诉她我真的无法抽身。当我终于忙完回家时,妈妈的脸色十分不悦。
她责备我,质疑我对她的体谅,甚至对我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面对这样的指责,我感到十分无助。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每次回家都如同承受压力,似乎我必须一直满足她的需求,否则就成了不孝之子。
怀孕的时期,婆婆希望我能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同时也觉得她的建议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没有准备好成为全职妈妈,因此我决定暂时请育婴假,并寻找可靠的托婴中心。当我告诉婆婆我的决定时,她非常生气,指责我没有尽到母亲的职责,自私只想到自己。
这些场景你是否感到熟悉?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你是否总是先处理、应付别人的需求,以至于必须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那么,你是否已经陷入了“情绪勒索”的循环之中?“情绪勒索”是知名心理学家苏珊佛沃提出的概念,常见于许多人际关系中。情绪勒索者可能使用要求、威胁、施压等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等负面情绪。为了减轻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选择顺服对方的要求。
在我从事心理咨商实务工作后,我时常遇到有情绪困扰的求助者。当我和他们一起自己的情感状况时,总会发现他们可能正处在一个权力不平等的关系中。或许他们身边的重要他人,正是一个情绪勒索者,而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情绪勒索”听起来像是一种不健康的交互关系。但为什么这种行为会出现在对我们相当重要的关系中呢?为什么我们不会察觉这个问题并做出调整呢?更重要的是,这种交互是如何开始的?
或许,“情绪勒索”的起始并不明显,它可能源于一种对他人需求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当我们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才能摆脱“情绪勒索”的循环,找回真正的自我。在生活的某些时刻,我们可能会遭遇到一个难以接受的情境:一个我们珍视的人竟然成为我们的情绪勒索者。这令我们感到困惑不解,“他怎么会对我做这种事?他是故意的么?他难道不在乎我么?”当我们对照“情绪勒索”的定义,审视自己和这个重要他人的关系时,一连串的疑问不禁涌上心头。
实际上,身为情绪勒索者的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他们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他们或许没有察觉到,这种行为对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当他们面对需求无法满足的恐惧时,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安,想要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无暇顾及你的感受与需求。
在这段情绪勒索的关系中,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你之所以愿意提供资源以满足对方的需求,可能是为了安抚你内心的不安,换取短暂的平静。但记住,只有你接受这种勒索,这段关系才会继续。
当你发现自己身处于这种情境时,首先要看清这段交互关系的真实面貌。了解这段关系是如何开始、如何持续下去的,你和对方在这段关系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这并不是要你把责任归咎于对方,或者认为对方故意让你不好过。而是为了让你看清对方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让你心生不安,以至于你勉强自己配合对方,期待内心能重新获得平静。
在与情绪勒索者交往时,你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对方提出要求时,不要被其言语、情绪和特有的表达方式所压迫,感觉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你感到焦虑,使你反射性地回应对方的需求。
或许你曾有这样的经历:对方不停地用言语逼迫你,告诉你某件事对他有多重要,营造出一种“你必须马上答应他”的氛围,仿佛这件事关乎生死,非常紧急。即使你并不想答应,你也可能因为那股压力和随之而起的焦虑而反射性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为了打破这种压力与焦虑的循环,你需要给自己重要的心理建设:可以先不拒绝对方,也不立刻答应,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国际知名心理学家Susan Forward在《情绪勒索》一书中特别强调:“你不必回应情绪勒索者的任何要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和心理准备。
当你面对情绪勒索者时,如果有任何让你不舒服、不愿意的感觉,请重视它。如果你想要答应某件事并非因为“想要”,而是因为“害怕、恐惧”,那么请等一下,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因为这可能代表你答应这件事并非出于个人意愿,而是被对方的压力引发了焦虑。
面对这种压力,如何摆脱呢?离开让你感受到压力的现场或电话。如果是电话,你可以跟对方说你需要想一想再答复。如果是现场,当你觉得自己被不当对待或被要求一些当下并不想答应的事时,请重视你的感受,然后借口离开。
平常可以准备一些拖延回应的句子并多加练习。这样在面对情绪勒索者时,你就可以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反应、说出这些话,让自己改变马上答应的习惯。刚开始练习这样的交互时,请谨记在说出拖延回应的话之后尽快离开现场。
面对与过去不同的反应模式,情绪勒索者可能会用更猛烈的攻势来试图说服你、逼你就范。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因为对他们而言,你的改变可能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去应对和改变。面对外界的影响和说服,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仿佛被牵引着一步步走向他人的期望。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可能会顺从地回应每一句话,甚至解释自己的立场,却不知这样的交流会逐渐让我们陷入语言陷阱,最终在不自觉中被说服,做出妥协和让步。这种状况令人后悔不已,我们不应让它发生。
记住,当你无法立即做出决定时,你有权坚守自己的立场,无需任何理由。无需向他人证明或解释你为何“此时此刻无法做出决定”,因为这就是你的选择,你的立场。你不是在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是告知。在这一立场的背后,是你对自己人生抉择的坚定掌控。
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为他人考虑,以至于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时候练习坚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声音左右。当我们面临被说服的风险时,我们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发声。如果你感到压力山大,无法承受外界的影响和期待,那么请毫不犹豫地离开那个场景,挂断电话,为自己创造一个不被干扰的空间。不要给对方任何说服你的机会。
你的立场是你的堡垒,是你的底线。不要让自己的选择只局限于满足他人的期望。当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时,你会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越了别人的看法和期望。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不受外界干扰地为自己做决定。因为我们的人生不是为了满足他人,而是为了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如果你感觉受到了侵犯或者这篇文章的意见并不适用于你,请果断地采取行动,为自己的立场发声,寻求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