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运动 为什么还会中风?
冬季来临,随着一波波冷气团的逼近,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就医的人数逐渐攀升。前立委蔡同荣,虽体力傲人、热爱运动,日前却惊传脑出血,紧急送医救治。这使我们认识到,无论年龄大小,中风都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疾病。
蔡同荣的案例让我们明白,有体力并不等同于健康。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中风的机率随之增加。尤其是长者,本身就已增加中风的风险,运动时应更加注意,不宜过度逞强。
除了年龄因素,生活型态不良也会导致年轻人中风。久座、疲劳、工作压力大,或是熬夜逸乐、烟酒不忌,都是中风的危险因子。去年冬天,柯绍华医生接手治疗了一些三十几岁的中风病人,这些病例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如何远离中风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每天定时量血压。这是预防中风最基本、最简单的原则,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建议六十五岁以上长者在冬季无论是否有高血压,都要固定时段量血压,掌握血压的趋势变化。
二、冬天赖床一会儿是个好习惯。正常人一天当中,血压以睡醒时、活动时、生气时较高。冬天从温暖的被窝醒来后,血压较高,急速改变姿势起身最容易中风,因此不要急着起床。
三、冬天运动要戒急用忍。冬天不要太早外出运动,平时如能出十分力、运动时间长,这时出六分力、运动短一点就好。要注意保暖。
四、多喝水、多排尿。不少长者怕半夜起床如厕,不肯多喝水,这是不对的。少喝水、少排尿会导致血液浓稠,清晨容易发生阻塞性中风。
五、注意饮食及、少酒。预防中风的饮食就是预防三高及肥胖的饮食。要吃足够的蔬果,其中的镁、钾离子有助降低血压。主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全谷类食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中风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关爱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中风,拥抱健康的生活。对于预防中风的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健康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红肉,一周至少安排两次鱼肉餐。提倡选用橄榄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并尽量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这种反式脂肪常见于人造奶油和糕饼面包中。钙的摄入也很重要,每天一杯半至两杯的低脂或脱脂牛奶是必要的。
在口味方面,要清淡,限制钠的摄取量。特别是在冬季吃火锅时,要注意避免添加过多的酱料。营养师陈纹慧建议,可以多运用味道较浓郁的天然食材,比如洋葱、菇类,以及枸杞、当归等中药材来丰富口味。
除了日常的饮食调整,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遵从医嘱用药同样重要。台湾脑中风学会的理事长李宗海指出,有些人虽然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等风险因素,但却忽视这些状况,或者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他特别强调,控制血压和血糖的药物并不会影响肾脏功能,相反,良好的药物管理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面对中风这一如隐形杀手般的威胁,我们需要提高警觉。为了尽早识别中风症状并尽快接受治疗,我们可以遵循FAST原则。通过观察脸部是否歪斜、手臂是否无力、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症状,就要立刻记下症状发生的时间并尽快就医。把握抢救急性中风的黄金三小时,及时施打“静脉血栓溶解剂”治疗。
在选择就医的医疗机构时,我们应选择具备紧急医疗能力评鉴的医院,这类医院通常具备专业训练,能够准确判断病人是否适合施打静脉血栓溶解剂。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中风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这篇文章由网友『谢赠空欢』至本站,仅供参考和讨论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核实,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