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安卓已实现灵动岛
关于安卓手机实现“灵动岛”功能的早期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安卓手机的“灵动岛”功能早在2015年就已初露端倪,这一设计首次在LG V10机型上得以实践。如今,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这一设计的起源及其背后的技术秘密。
一、LG V10的副屏设计
LG V10的设计独具匠心,除了配备标准的5.7英寸主屏外,其右上方还巧妙地集成了一块2.1英寸的副屏,分辨率高达160×1040。这块副屏与前置双摄共同构成了一种类似“斜刘海”的布局。这块副屏的功能性十分强大,用户可以直接在副屏上操作应用,如播放/暂停音乐、切换第三方应用等。而且,副屏还支持多任务处理,可以作为应用启动栏、快捷开关和状态指示器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操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第三方应用已经针对副屏进行了功能界面的优化,以实现与主屏的协同交互。
二、与iPhone灵动岛的异曲同工之妙
LG V10的副屏设计与iPhone 14 Pro系列的灵动岛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两者都利用屏幕的非显示区域(挖孔/副屏)作为交互载体,通过动态界面整合通知、控件和状态提示,增强视觉与操作连贯性。两者在技术路径和系统集成度上存在差异。LG V10的设计依赖于独立的副屏硬件,而iPhone则通过软件算法将“药丸”挖孔转化为动态交互区域。苹果的灵动岛设计更好地融入了iOS的动画体系,支持更丰富的实时交互。
三、其他安卓厂商的跟进与创新
在LG之后,其他安卓厂商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例如,荣耀V20推出了“灵动胶囊”功能,针对挖孔区域设计了通话计时、自拍提示等交互功能,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三星Galaxy A8s则通过第三方插件实现了挖孔区域的电量显示和氛围灯效果。
安卓手机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尝试类似“灵动岛”的硬件和交互方案。由于技术成熟度和生态支持的限制,这一设计在当时并未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而苹果通过软硬一体化的设计,成功将这一概念推向主流,并激发了后续厂商的创新热情。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我们期待更多的手机厂商能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的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