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养生?饮食要注意润肺防燥
从立秋伊始,我们步入了色彩斑斓、充满诗意的秋季。这个季节,碧空如洗,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随着节气的更迭,秋季的气候也经历了一个由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虽然秋阳肆虐,但湿气亦重,天气呈现出湿热并重的特征,人们称之为“秋老虎”。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我们的体内阴阳双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秋季养生中,我们应该注重调摄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尤其要强调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进入秋季后,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容易产生波动。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更为敏感,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的景象,容易产生悲秋、凄凉之感。秋季注重调摄精神尤为重要。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中老年人应该养成乐观开朗、宽容豁达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以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一切忧郁、惆怅烟消云散,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冻有节,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如果到了深秋时节,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仍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旧病复发。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
秋季饮食 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减小,秋燥成为主要气候。秋季是肺金当令之时,易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秋日饮食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秋季的水果如广柑、白果、梨等也具有很好的润燥作用。红枣、莲子等食材也能帮助润肺防燥。在享受美食的也为身体注入了活力与能量。
秋季养生既要注重精神调养也要关注饮食起居。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收获健康与快乐!对于中老年胃弱者,早餐宜食粥。粥品丰富多样,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正如《医学入门》所述,晨起食粥,可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清爽。每种粥品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达到滋补身体的目的,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平衡。
金秋时节是健身锻炼的好时期,应因人而异选择锻炼项目。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等,中青年人则可跑步、打球、爬山等。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更为有效,如配合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功”强身,“静功”养神,以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疾病多发季节,需注重预防。对于中老年人群,更要重视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接种乙脑疫苗也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天气变化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需进行干预治疗,将病情控制在理想范围,以保持和谐平衡,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个金秋时节,让我们注重养生,从饮食、锻炼到疾病预防,全面呵护自己的健康。让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安度金秋。
粥品丰富多样不仅能够滋养胃气,更能够体现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百合红枣糯米粥到菊花粥,每一款粥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功效。它们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享受,更能够带来身体的健康和舒适。
健身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更是能够让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放松。
秋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预防。从饮食卫生到环境卫生,从个人健康防护到疫苗接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我们才能够安度金秋,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