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呼吁:民族品牌需要保护 科学看待鸿茅药酒

生活常识 2025-04-26 16:05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自古以来,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最近,鸿茅药酒因“毒性”问题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中医理论专家梁爱华、中医大方学者王凤兰等行业权威人士在近日举行的“保护民族品牌,振兴中蒙医药”发展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解释,并呼吁大家树立民族自信,正确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

梁爱华,作为中医理论领域的权威人士,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中药的“毒性”问题。她指出:“中药的安全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梁教授进一步强调,关于中药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有很多误解和夸大其词的报道。实际上,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中药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仅为13%-17%,而大部分不良反应是由西药引起的。从整体上看,中药的安全性比西药更高。

梁教授还提到,媒体在报道中药安全性问题时,有时存在不准确甚至片面解读的情况。她呼吁媒体在报道时应该更加客观,深入分析。梁教授还特别介绍了中药的炮制和加工过程中的一些祖传方法。在炮制过程中,有些药材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有毒成分可能会减少,甚至产生解毒作用。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药材中含有某些所谓的“有毒”成分就盲目下结论。

以鸿茅药酒为例,梁教授详细解释了其药方中的药材在经过调制后,每天的用量所含的成分并不会引起问题。鸿茅药酒含有60多味中草药,如半夏、南星、何首乌等。这些药材在药酒中经过特定比例的配比和炮制后,每天的用量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极低,不会引起消费者的担忧。梁教授还强调了中药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只有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中药,才能确保其安全性。

梁爱华教授对于中药的安全性持科学客观的态度。她表示,尽管社会上对中药的关注度很高,但我们应该有信心,因为中药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教授建议企业应加强在安全性研究方面的工作,通过与西药联合用药,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的配伍疗效和安全性,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信息和临床参考。

中医大方学者王凤兰教授则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强调认识和理解中医的重要性。在研讨会上,她提到《黄帝内经》中关于治病缓急和药方大小的原则,并指出鸿茅药酒作为一个历经279年验证的经典药方,其服用安全性无需置疑。

王凤兰教授深入了中医在现代社会引起广泛争议的原因。她表示,这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在西医西药快速解决疾病问题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医传统疗法逐渐丧失信心,主要是因为对中医和民族医药的不了解。她强调,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媒体朋友就不会轻率地讨论药物有毒或无毒的问题。

谈及鸿茅药酒,王教授表示其是典型的拥有核心技术和制药用法的传统制剂。这款药酒在2014年的酿造工艺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历了严格的审核和层层申报。

两位教授的观点都强调了中医的价值和对中医的深入了解的重要性。在对待中药和中医的态度上,应该保持科学客观,同时增强对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作用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承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其核心价值在于经过世代的流传与演绎,深入人心,形成一种社会的共识。以鸿茅药酒为例,其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同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其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华老字号,鸿茅药酒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与智慧结晶,其独特的疗效与口碑赢得了人们的信赖。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对鸿茅药酒文化价值的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鸿茅药酒,无疑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遗产。它既是传统工艺的见证者,又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者。我们不仅要欣赏它所带来的物质价值,更要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去关注、宣传和保护民族的医药品牌。王凤兰女士的期望正是如此,她希望我们从业者以及媒体能够肩负起这份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到民族医药品牌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与本站无关。文中陈述的文字和内容未经验证,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并谨慎参考。

上一篇:上墙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