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有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回应社会关切,市场监管总局于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理措施和实施细则。以下是详细内容:
治理过度包装,实施新国标并曝光典型案例
近年来,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也导致了商品价格的虚高。为此,市场监管总局集中整治这一问题,并曝光了一批典型的月饼过度包装案例。
今年端午节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并于8月15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新标准,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其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不得超过15%,且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月饼的包装层数、包装空隙和混装要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以限制过度包装。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针对月饼过度包装问题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包装空隙率不合格。新标准将月饼包装的必要空间系数从12降低为7,相当于包装体积缩减了42%,可见新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个别生产企业在执行这一强制性要求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产生了过度包装的问题。
治理“天价”月饼,全国范围开展专项行动
尽管月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根据市场状况自主确定价格,但自主定价并不意味着随意、任性定价。经营者定价必须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并遵循公平、合理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张正明介绍,今年月饼市场总体规范有序,大多数盒装月饼的价格在200元以下,较为贴近市场需求。仍有个别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炒作月饼价格,“天价”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档酒店为满足特定客户群体需求提供的专门定制月饼,成本、售价较高;少数商家在月饼中添加珍稀食材,如鱼翅燕窝等;还有商家将月饼与高档茶叶、高档烟酒混合销售以推高价格。这些“天价”月饼的购买者多数是为了送礼,追求面子,既造成铺张浪费,也暗藏“四风”问题。
为了遏制“天价”月饼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和通知,加大月饼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形成治理合力。中消协也鼓励广大消费者主动参与社会监督,用随手拍的形式记录违反标准和公序良俗的过度包装月饼,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举报。
监管形成合力并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的市场监管总局还着重加强对网售月饼的监测监管。针对部分平台存在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标价与实际运费不符”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加强对平台的行政指导,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并强化整改落实。针对高价月饼商品的不同形态采取不同的监测和处置措施,依法依规下架违规商品。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中秋期间的月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的副局长况旭先生,谈及目前月饼市场时表示,包装问题已成为一大焦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混装上,即将月饼与其他商品特别是价格高昂的商品混合包装的现象愈发严重。尤其是在高端酒店、豪华宾馆以及一些电商平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行为成为了市场监管与执法的重中之重。
况旭先生指出,这些混装月饼常常以精美的包装出现,使得消费者难以辨别其中的真实价值。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将月饼与其他高价值商品如珠宝、手表等进行混搭包装,甚至在某些场合下,这种混装现象已经超越了消费者的正常预期。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他还强调,一些高档酒店和大型宾馆利用节日氛围,私下销售这些混装月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性。部分电商平台也涉足其中,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这些混装月饼,使得这种不正当行为更加隐蔽和难以监管。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打击这种行为的任务更加艰巨。
针对这种情况,况旭先生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开始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市场秩序。未来,他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这种混装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提高警惕,认清商品的真实价值,避免被误导和欺诈。
市场监管总局正全力以赴地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确保月饼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呼吁消费者共同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