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十个小常识
养阴补水秋冬季,水分保障需牢记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皮肤蒸发的水分达600毫升以上,补水成为首要任务。成年人每天至少应饮用1500毫升水,而为了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饮水量在秋天应增至2000毫升。饮水也要适量,过多饮水会造成反效果,甚至引发“水中毒”。正确的饮水量应根据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每次饮用1~2杯。
秋冬季节,保暖同样重要。一些人因天冷未及时添衣,导致脾胃虚寒,引发腹痛、拉肚子。选择冬装时,应以保暖为主,羊毛、氯纶、腈纶等衣料保暖性较高。
朝喝盐水晚喝蜜,是秋季养生的良方。盐水有助于清热、凉血、解毒,而蜂蜜则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睡前喝一杯蜂蜜水,不仅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的效果。盐中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预防秋燥,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适当多吃辛味、酸味、甘润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需注意,脾胃不好或易腹泻的人,应适量食用水果。对于运动者来说,运动后应多吃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等。
秋冬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为宜。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洗澡水温控制在24度至29度最佳。不要过于频繁地洗澡,以免加重皮肤瘙痒问题。
睡眠方面,秋冬季节应多睡一小时。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需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建议每晚9点至11点休息,争取在11点至1点入睡,以达到养阴的效果。体弱多病者还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注意睡眠姿势,如身体睡如弓、头北脚南等,以提高睡眠质量。
保持活力,秋乏不再来:动起来与吃得巧的智慧
随着金黄的秋叶飘落,许多人在午后或黄昏时感到疲惫不堪。但有一个秘密武器能帮助你抵御这种秋乏那就是运动。众多健身教练的建议是:做些中等强度的锻炼,让你的心跳达到目标心率的70%至80%。专家温馨提示:“倾听你的身体声音,如果你在工作中承受巨大压力,那么剧烈的运动可能并不适合你。瑜伽或轻松的健走可能更适合你,帮助你的大脑放松下来。”
健身专家进一步建议,理想的锻炼模式应该是一周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辅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轻度活动。即使在不觉得疲劳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伸几个懒腰。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让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和肺进行挤压,促进心脏的充分运动,让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部位。
在秋季的饮食中,“吃果不吃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民间有句俗语:“秋瓜坏肚”。虽然一些美味的瓜类很诱人,但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而像梨这样的水果,可以润肺消痰止咳,是秋季的首选。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仅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还有止泻的效果。龙眼能滋补强壮、安神补血,尤其适合夜间失眠的老人。葡萄则能预防疲劳,具有益气、补血、利筋骨等作用。
除了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也是秋季不可忽视的一环。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感冒流行的秋冬季,不仅要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还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猕猴桃和橙子。为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要补充维生素A,优质来源包括茴香、胡萝卜和甘蓝。别忘了时不时地享用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别忘了心理调节的重要性。秋季抑郁症可能与日照时间短、生物钟不适应有关。晒晒太阳是缓解季节性抑郁的自然方法。食物中的氨基酸、维生素也对精神健康有重要影响。对于多疑症的人,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鱼和粗粮也是有益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以健康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灿烂的秋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