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版《三体》真得砸了口碑吗?
《三体》动画版:跨越星际的初见
2022年12月10日,一部备受瞩目的动画作品《三体》改编动画在B站隆重上线。这部作品历经3年精心制作,一经推出,便引发全网热烈讨论。作为B站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动画项目,它的问世标志着这一顶级中国科幻IP的首次动画化改编。
对于众多原著粉丝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后的盛宴。人们热切期待这部作品能如同当年的《流浪地球》一样,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里程碑。神游八方在B站推出的《我的三体》系列自制动画,已收获了广泛的好评,并为官方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今,《三体》动画版的问世,只是这一IP开发的冰山一角,未来还将有更多版本陆续亮相。
近年来,关于《三体》真人版影视化的消息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9月,Netflix购入其海外改编权,并集结了全球顶级制作团队。从《权力的游戏》制片人大卫贝尼奥夫和DB魏斯担任制片人,到《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担任分集导演,再到原著作者刘慈欣和英文版译者刘宇昆担任制作顾问,可谓星光熠熠。腾讯与网飞均暂定《三体》的开播时间为明年,而腾讯视频已率先曝光先导版海报和预告片。
仅从当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动画版《三体》可能是三部待播剧集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部。其叙事角度聚焦于《三体2:黑暗森林》。作为短剧集,第二部的故事冲突更为激烈,叙事节奏更为紧凑,更适合影视化改编。但对于未接触过原著的观众来说,ETO、PDC、智子、三体人等复杂设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尤其是开篇的“古筝计划”,更是让部分观众难以迅速融入故事。
《三体》动画版的故事背景引人入胜:物理学家叶文洁对人性绝望,与三体人建立联系,并助其入侵地球。为应对这一危机,人类成立PDC,两大组织间展开激烈的战术对抗。首幕的“古筝计划”便是两大组织间的巅峰对决。史强带着汪淼利用高科技手段切割游轮,成功获取三体世界给ETO组织的通讯信息。
作为一部短剧集,《三体》动画版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关键的剧情往往被视效所掩盖,复杂的人物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观众所理解,导致人物形象扁平化。尽管动画版努力营造浓烈情绪和高速推进感,但仍难以掩盖其叙事上的不足。
对比其他顶级视效的作品,如Netflix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赛博朋克2077》等,动画版《三体》在视效和叙事上仍需努力。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宏大的科幻世界,引发了观众对《三体》世界的无尽想象和期待。B站推出的动画版《三体》同样展现出了高水准的制作质量。在赞誉的也不乏一些批评之声。尤其是第二集,大量充斥的都市追逐戏似乎更偏向于炫技展示,甚至有观众戏言,“那辆地铁的滑行速度,简直可以赶上博尔特了”。
最让人诟病的,是动画版《三体》难以抓住叙事重点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影视作品的内容搭建本身就不如文学作品那样灵动多变,观众在观赏这一类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时,难以完全复刻阅读原著时的期待视野。
我们借助视觉内容的辅助,其实是在为个体寻求一个精神庇护的场所。就像《赛博朋克2077》中的“孤独月球”或《爱,死亡和机器人》里哲学意味浓厚的溺水巨人,动画科幻作品仿佛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想象力的另类世界。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刀光剑影和混沌灭世的场面,也不仅仅是满足一部分受众圈层的原著梦,更重要的是在繁忙枯燥的机械生活中寻找一个逃脱的出口。
在《三体》中,人类既庞大又渺小。我们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但在广阔的宇宙中,我们又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曾经我们仰望星空,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现在我们更多地关注现实,忧虑死后如何安葬。尽管动画版《三体》未能给观众展现一个宏大的宇宙观,但它依然能让我们思考:“在这缥缈的宇宙中,‘大’究竟有多大,‘小’又有多小?”
我们始终强调个体所认可的价值观,并把所谓的真理建立在并非绝对规律之上。原著作者刘慈欣认为,动画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展示科幻小说的内容和意境。动画和科幻小说一样,都是想象力的艺术,而想象力是人类最神奇的能力。
动画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形式载体,我们无法做到对文本的一比一还原。动画的改编也是想象力的二次营造之旅。动画+科幻也许不会让我们察觉到多么宏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至少它能带给我们一点浪漫和触动。
让我们给动画版《三体》一点时间,让它慢慢找到触动人心的点。作为中国科幻第一大IP,《三体》的动画版虽然目前可能未达到原著粉丝的预期,但无疑它已经取得了成功。三体人已经待命,准备出发,让我们一同期待它在未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