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原理图
挂壁式分体空调器简述
挂壁式分体空调器由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构成,因其独特的挂墙设计而得名。通过粗细不同的两根铜管气管和液管,将室内外的机组紧密相连,统称为配管。而电路则通过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端子,以电缆为媒介实现连接。
一、挂壁式分体空调的结构剖析
1. 室内机组:
挂壁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如图示,主要由换热器、贯流风扇及电动机、自动风向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组成。换热器负责冷却(或加热)室内空气,其盘管虽未在图示中显示,但位于格栅之后。贯流风扇及电动机完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与窗式空调器的离心风扇相比,贯流风扇具有叶片数目多、转速低的特点,从而在保持总送风量不变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噪音。自动风向系统,又称为摇风机构,为了使空调器向室内均匀、舒适地送风而设置。排水系统负责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将室内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排向室外。
2. 室外机组:
室外机组如图展示,主要包括全封闭式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轴流风扇及电动机等。由于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一般在1860-4300W之间,容量较小,因此其室外机组通常采用单个风扇类型。
二、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挂壁式分体空调器主要分为冷风型和热泵型两种,其中热泵型较为常见。在制冷状态下,制冷剂通过压缩机、消声器、四通换向阀等流向室外换热器(冷凝器),再经过单向阀、干燥过滤器等流向室内换热器(蒸发器)。而在热泵工况下,制冷剂的流向则相反。
三、电气控制原理
挂壁式分体空调的电气控制内容与窗式空调器相似。由于挂壁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通常挂得较高,因此多采用遥控操作。现代挂壁式空调器普遍采用红外线遥控形式,并应用微电脑技术进行控制,使其功能更为丰富,自动化程度更高。其中,电子式温控器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根据温度的变化调整空调的运行状态。除霜机构也是热泵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挂壁式空调器一般采用定温控制方法进行除霜。
电子式温控器通过热敏电阻元件感知温度变化,当室外侧换热器前后空气压力差达到某一设定值时,空调器会自动进行除霜。控制电路中的热敏电阻元件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其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电子式温控器利用这一特性实现温度取样,并通过后续放大电路控制继电器或晶闸管的工作状态,从而调节室温并实现除霜功能。一般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即随着温度升高,阻值变小;温度降低,阻值变大。室温控制和除霜温控各用一个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挂壁式分体空调器以其便捷的安装、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丰富的功能,成为现代家庭和商业场所的优选之一。除霜机构:热泵空调器的冬季守护者
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热泵式空调器就要面临一个挑战:在室外温度逼近或跌破0℃时,室外侧的换热器盘管温度也会随之下降,甚至跌到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霜雪便会在这低温的盘管和散热片上悄然凝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霜会越结越厚,仿佛给空调器穿上了一件冰甲,严重阻碍了室外空气流过室外侧换热器表面,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率急剧下降。为了恢复空调器的正常运行,除霜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原理与适用场景。
第一种是自然除霜。这种方法下,空调器在需要除霜时停止运行,利用室外空气的温度逐渐融化霜层。这种方法融霜时间长,尤其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融霜进程往往缓慢甚至停滞。
第二种是改变制冷剂的流向进行除霜。当空调器需要除霜时,会切断四通换向阀的电磁线圈电源,使制热循环迅速转为制冷循环。这一变化使得室外侧的换热器相当于冷凝器(原本为蒸发器),从而快速融化冰霜。
而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式同样有三种主要方式。
一是定时除霜。无论室外侧换热器是否结霜,空调器都会按照预设的时间进行除霜操作。
二是定温控制除霜。当室外空气温度或室外侧换热器表面温度降至某一设定值时,空调器便会启动除霜程序。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有效。
三是微电脑控制的定压控制除霜。这种方式通过主控制电路板接收来自遥控接收器、温度传感器等的信号,当系统压力降至一定数值时,便会启动除霜程序。自动运行和强制运行是空调器的两种特殊运行模式。自动运行是遥控缺失时的应急措施,而强制运行则常在检修时使用。温度传感器会根据室内温度情况智能调节压缩机的开关,确保室内温度的恒定。
除霜机构是热泵空调器在冬季稳定制热的重要保障,通过各种方式与技术的结合,确保空调器在极端天气下也能高效运行,为我们带来温暖的冬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