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小学师生三餐都吃自己种的

生活常识 2025-04-22 12:07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的十五年实践之路

在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长达15年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办学特色,以150亩劳动教育基地为舞台,师生们共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大戏。这里,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融入校园生活体系,成为塑造学生品格、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一、基地繁茂,产出丰富

走进这所小学,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150亩的综合劳动基地涵盖了蔬菜种植区、果园、中草药种植区,还有无土栽培温室及特种养殖区。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生命的成长,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努力。养殖的梅花鹿、鸵鸟、珍珠鸡等动物,更是增添了劳动的趣味性。

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里的劳动成果不仅仅是自给自足。每日为1000余名师生提供的三餐食材,除了大米和调味料外,均产自校内劳动基地。剩余的劳动产出通过售卖,反哺校园建设,资助贫困学生,实现良性循环。

二、课程创新,因材施教

在靖外明德小学,劳动教育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与课程紧密结合。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校划分“责任田”,开展播种、施肥、采收等全流程实践。学校还开设内务整理、动物饲养、职业体验等课程,每周固定2课时。

学校还积极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劳动基地,学生们可以开展美术写生、生物观察、数学测量等课程,将知识学习与自然实践完美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育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

经过多年的实践,靖外明德小学的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通过劳动实践,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劳动教育还带来了文化课成绩的连带提升效应。

这一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客户端、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靖外明德小学的校长雷应飞曾说:“没有亲吻过土地的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劳动形成的优秀品格会影响孩子一生。”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乡村学校食材供应问题,更通过沉浸式劳动教育塑造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