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男孩吃了两勺时令菜(4岁孩子吃下两勺菜)

生活常识 2025-04-21 15:47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勺和萘,这对组合似乎成了众人热议的CP。对于那位4岁的男孩来说,勺和萘的故事却是一场惊险的历程。

这道我们餐桌上几乎都有的美味菜肴,几乎每个人都爱吃,却差点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在湖北蕲春县,一个名叫浩浩的4岁男童,因为吃了两勺新鲜的蚕豆米炒鸡蛋,出现了严重的身体反应。他的全身变得蜡黄,毫无血色,甚至尿液变成了暗红色。这场惊险的病情让人不禁对这道家常菜心生警惕。

浩浩的病情并非个例。前不久,杭州的一个4岁小男孩小瑞也因为吃了蚕豆而住院。小瑞的奶奶描述,小瑞总是没精神,脸色黄黄的,一开始家人以为是换季着凉,但后来发现小瑞的小便颜色像浓茶,且每次吃饭都恶心呕吐,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医生的诊断,小瑞患上了“蚕豆病”。

那么,为什么蚕豆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专家解释,蚕豆病的原理是体内缺乏一种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蚕豆成分中包含强氧化物,如果缺乏这种酶,红细胞就会被氧化物破坏,发生溶血。这种病的杀伤力极大,一旦孩子出现溶血症状,就会表现为脸色苍白、精神萎靡、黄疸、发热等,尿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蚕豆病在孩子2~5岁最为高发,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都是之一次接触蚕豆。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份是蚕豆病的高发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蚕豆病无法根治,只能靠预防。一旦孩子在吃蚕豆后出现溶血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家长还需要特别注意,蚕豆病不仅仅是吃了蚕豆才会发生,很多药物里都含有蚕豆成分,用药之前一定要注意。

蚕豆病与G6PD缺乏症携带卡的重要性

对于蚕豆病,许多家长可能并不陌生。蚕豆病是一种由于特定物质引发的疾病,其中含有萘的樟脑丸、磺胺药以及呋喃类药物等都可能成为其诱因。这些物质能够加速体内红细胞的老化和氧化,从而触发病情。每当孩子就医时,家长应主动告知医生孩子是否患有蚕豆病,以避免误用药物。

近日,武汉儿童医院的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晖介绍了一种名为“G6PD缺乏症携带卡”的工具。这张小小的卡片内,详细列出了22种可能引发溶血的药物和食物,以及36种需谨慎使用的药物。携带这张卡,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一道风险防护,确保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

何为“G6PD缺乏症携带卡”?此卡上明确标注了那些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和食物是严格禁止的,如抗疟药中的伯胺喹啉、扑疟喹啉等,以及磺胺类的一些药物。也列出了部分可能引起溶血但剂量合适则不会引起溶血的药物,如部分抗疟药和磺胺类药物。还有部分解热镇痛药和其他药物也列在其中。

江南君提醒:蚕豆并非人人可食。这一信息关乎每一个家庭,应当迅速传播给身边的人。让我们共同了解并防范这一潜在风险。

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件更是令人痛心:一名4岁的儿童因误食某些物质,短短三个小时后便离世。这个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孩子们来说,了解和遵守这些健康规定至关重要。

在此,我们呼吁每位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就医时务必携带此卡以供医师参考。也要教育孩子们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远离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亲爱的读者,对于蚕豆病和G6PD缺乏症携带卡,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记得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这个问题,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努力!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