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猛于虎”?人体酸碱度并非靠食物调
近年来,“酸性体质”这一概念被过度解读并广泛传播,仿佛成了引发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医师指出,流行的酸性体质理论大多出自“伪专家”之手,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推销所谓的“排酸”保健品。那么,我们真的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吗?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酸性体质”。一些人误以为人体PH值低于7就是酸性体质,但这其实是对酸碱性的误解。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有着强大的平衡机制,确保酸碱度始终保持在理想范围内。健康人的血液PH值大约为7.4,呈现出微弱的碱性。即使身体出现短暂的酸碱变化,呼吸系统、尿液排泄系统和血液系统也会在几分钟之内进行调节,恢复到正常的PH值。并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致病”一说。
有些人可能会引用中医的“阴阳不调”理论来支持“酸性体质”的存在。这些理论缺乏大规模的人体数据支持和客观的检测标准,因此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至于癌症,虽然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可能会因为肿瘤的生长而变酸,但这并不意味着“酸性体质”会诱发肿瘤。事实上,是肿瘤的生长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由于肿瘤细胞快速扩增,供氧和养料不足,导致新陈代谢发生改变,生成更多的酸性代谢产物。“酸性体质致癌”的说法并不准确。
我们必须明白,人体的酸碱度和食物的酸碱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食物的酸碱性无法改变人体的酸碱度,这一平衡是由肺、肾、血液来调节的。长期大量摄入某种食物只会加重身体负荷,影响酸碱代谢平衡。“碱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存在误导之嫌。我们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增强免疫系统的关键。对抗癌症的健康计划应当基于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来制定。保持多样化的食谱,适度摄入煎炸、腌制食物和盐,避免饮用酒精、含糖饮料和营养品,限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这些都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让我们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筑起一道抵御疾病的屏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