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吸尘器”不能取代支架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声称台湾从今年7月开始采用一项新技术,通过一种类似血管“吸尘器”的装置,能够轻松吸取血管中的血栓,从而避免放置支架。事实真的如此吗?作为医疗领域的专家,我必须为大家澄相。
我们要明白,血管内的血栓会导致血管闭塞,如果出现在心脏血管,即冠状动脉,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视频中所提及的技术称为血栓远端保护装置,其原理是通过滤网阻挡血栓,并使用抽吸装置将血栓吸出,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
虽然这项技术早在21世纪初就已临床应用,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并未证明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有明显改善手术效果,也无法降低栓塞和缺血的风险。事实上,这种保护装置现在已被临床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操作更简单、经证实可降低血管栓塞和再梗死风险的血栓抽吸导管。
即使有了先进的血栓抽吸导管,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放置支架。因为血栓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抽吸血栓并不能解决血管狭窄的问题。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是长期过程,抽吸后绝大部分患者的血管狭窄仍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仍有发生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风险。
临床上血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管壁上沉积的蜡样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二是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被血栓堵塞。抽吸装置只能抽吸血栓,并不能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狭窄。
针对视频中的技术,我们必须明确:它并不先进,且在临床上已经被淘汰。盲目应用这种技术不仅会增加医生手术操作的时间和风险,还会让病人花费更多的费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新技术的传闻往往层出不穷。请大家保持警惕,对于所谓的新疗法,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并辨别真伪。特别是涉及到医疗领域的新技术,一定要相信大陆地区的医疗水平,谨慎对待,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