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家长焦虑心态“松动”观察:少些学科辅导,多些兴趣爱好
今年暑假,石家庄市五年级小学生王梓岩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乐高兴趣班。作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一开始他难免有些窘迫,但很快便沉浸在拼搭的乐趣中。
“这一刻的到来真不容易!”王梓岩感慨道。他曾经多少次拿起乐高拼搭,却被父母视为“不务正业”。
王梓岩的母亲张媛坦言,孩子从小热爱拼乐高,每当他沉浸在手中的作品时,自己内心也会感到不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她不得不剪掉孩子的杂念,让他专心于学业。今年夏季“双减”政策的出台让这种纠结的心态有了些许松动。
石家庄市民王宇分享了他的故事。他的孩子在三年级之前,每年暑假都会被爷爷奶奶带回江西老家,任其在田野山间自由玩耍。“田野的风、夜晚的星空、乡间的一草一木都让孩子为之着迷。每年回老家是孩子最期待的,也是最快乐的时光。”王宇回忆道。
从三年级暑期开始,各种培训班占据了孩子的假期,回老家体验自然成了奢望。不仅孩子无法回到老家,过来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们也无法回到他们久居的故乡。这种变化让孩子感到失望,家长也感到无奈。
随着今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培训班纷纷停课。王宇立刻给父母和孩子购买了回老家的车票。“终于松了一口气!前几天晚上,孩子与我视频聊天时兴奋地表示,‘终于可以爬山、捞虾了,特别开心’。是什么在不经意间偷走了孩子宝贵的时光?”王宇感慨道。
在石家庄的随机走访中,许多家长表示,孩子参与课外辅导多年,其实父母也被捆绑其中。这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亲子关系,还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终于有人喊‘停’,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如是说。许多家长纷纷表示支持这一政策,期待孩子能够重拾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暑假,让我们共同见证孩子们重拾笑容、放飞梦想的时刻。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快乐、自由、充满回忆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