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缺四类食物
中国人饮食健康的四大短板:营养与健康角度的解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对饮食的追求从温饱转向健康。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引起了广大民众和专业人士的密切关注。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权威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揭示了中国居民饮食中的四大短板。
一、奶类:我们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量。奶类是营养全面的食品,特别是钙含量高且易于吸收。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特别需要奶类来保障骨骼健康。专家建议,每天应摄入约200毫升的牛奶,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酸奶,超重人群则可选择脱脂或低脂奶。
二、豆制品: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对豆制品的摄入量远远不足。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预防肥胖及慢性病。鼓励大家多吃豆制品,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的人群。食品加工企业也应推出更多口味多样化的豆制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粗粮:近几十年来,我们吃的粗粮越来越少,导致维生素B1等摄入量大幅下降。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预防慢性病有积极作用。建议每天摄入50~100克粗粮,学会粗细搭配,粗粮细做也是个好方法,比如熬粥或者制作杂面食品。
四、水产品:我国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量一直较低。水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大脑发育和心脑血管健康。专家建议经常食用水产品,至少每周一次,优先选择三文鱼、黄花鱼、小平鱼等,烹饪方式以清蒸或炖煮为佳。
饮食的多样化、均衡化是保障我们健康的基础。《纲要》的发布和专家的解读,为我们揭示了饮食中的短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补充,让饮食更加健康、科学。我们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食物,都要适量摄入,过度摄入任何一种食物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让我们共同追求健康的饮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