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宝宝腹泻治疗的四大误区
夏季和秋季是小儿腹泻高发期。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腹泻时的焦虑心情可以理解,但治疗误区却需要避免。以下是家长在宝宝腹泻治疗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立即止呕止泻。看着宝宝上吐下泻,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希望立即止住腹泻。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助于排出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过于急躁地止泻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易蒙停等。正确的做法应是补充因腹泻造成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误区二:病急乱投医。一些家长在宝宝腹泻时焦急万分,今天用这个方法明天换那家医院,造成抗生素应用过多过杂。这样不仅不利于腹泻的治疗,反而可能导致抗生素诱发的腹泻,使病程迁延。
误区三:腹泻要禁食。有些家长认为拉肚子时应禁食以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腹泻时,人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过度饮食控制反而会加重肠蠕动使腹泻恶化,甚至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发育。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换成无乳糖过渡,适当调整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有些家长在宝宝腹泻时滥用抗生素,希望立即止泻。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比例在体内形成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持人的健康。滥用抗生素可能会杀死有益细菌,导致菌群失调,使得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为了避免宝宝腹泻,家长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不喂变质食物,注意食具消毒。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要逐步过渡,注意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面对腹泻的宝宝,家长应及时送到医院,请医生进行规范化诊治,切勿擅自开药方,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小儿腹泻,家长需保持冷静,正确理解腹泻的机理和治疗过程。既要关注宝宝的症状,又要避免过度焦虑和误区,以便更好地帮助宝宝度过这一健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