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相丨肺真的能“气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肺气炸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医学上的真实存在的一种病症气胸。通俗地讲,这种情况就像肺破了,使得内部的气体逸出并进入胸腔。我们的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一个不含空气的密闭空间。当胸膜因某种原因出现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就形成了气胸。胸膜腔内的压力会升高,甚至由负压变为正压,导致肺部受到压缩,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心脏,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气胸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人工气胸、创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最为常见。尤其是自发性气胸,根据脏层胸膜破裂口的情况及其对胸膜腔内压力的影响,又可细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三种类型。
这些气胸症状的出现,很多时候与我们的日常行为密切相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如激烈争吵、大声喊叫、胸部受到外伤以及胸腔穿刺等,都有可能导致脏层胸膜受损,引发气胸。对于单纯性气胸患者来说,由于气量较小,少量气体通常可以自行吸收,症状较为轻微或甚至无症状。我们平时所说的“肺炸了”,更多是指较为严重的张力性气胸,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排气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气不仅仅会对肺部造成不良影响,对血压、心脑血管、肝脏等也有潜在的危害。“肺气炸了”不仅仅是有气才可能“炸”,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保持情绪稳定,少生气。
当你情绪激动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深呼吸让气息顺畅,避免气胸的发生。当生气时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或改变情境,比如默数几个数、自我安慰、找人倾诉发泄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和应对方法,你还可以选择阅读《XXX书籍》,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气胸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保持情绪稳定,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学会科学调节情绪,是预防气胸的关键。